有趣有料8“长歌当哭”—《祭侄稿》背后的故事

↗ 点击上方“硬笔书法技巧”关注我们有趣有料8“长歌当哭”—《祭侄稿》背后的故事
有趣有料有趣有料8“长歌当哭”—《祭侄稿》背后的故事
有趣有料8“长歌当哭”—《祭侄稿》背后的故事
↙读碑帖之《祭侄稿》有趣有料8“长歌当哭”—《祭侄稿》背后的故事
编著:诸荣会

文出自---读碑帖:破译碑帖里的文化密码,小编将手工录入并作文字精简,与大家一起探寻传世书法背后的故事。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

有趣有料8“长歌当哭”—《祭侄稿》背后的故事

《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但这“第二”应该并非是“第二名”和“亚军”;《兰亭序》代表了中国书法美学中优美风格的最高水平,而《祭侄稿》则代表阴与阳,地与天,女与男,并不分好坏、高下和优劣,是美的二极、二态、二性;《兰亭序》与《祭侄稿》之“第一”、“第二”,实际上只是…“其一”、“其二”。如果中国书法史上没有了《祭侄稿》,中国书法就会少了一半的精彩!

四大楷书之-颜体一

草书应该不是颜真卿最擅长的书体。颜真卿虽然拜过张旭为师,也曾作过《与张长史叙笔法十二意》,但是他作书永远不会有张旭那般“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狂放,更不会如怀素那般充满表演性地“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言”。…颜真卿是一位出身于名门之后的谦谦书生、正人君子。他26岁进士及第,以长安尉入仕,后入御史台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迁尚书省武部员外郎,

正是这样的出身和经历,便注定了楷书将是他书法艺术的第一选择和毕生追求;事实上颜真卿也的确一生多写楷书,并且最终以楷书名世;他笔下的楷书,如他的为人一样,方方正正,雍容大度,永远正面示人,永远顶天立地,他最终为中国书法史成就的“颜体”,似乎多也指他的楷书。作为一名书法家,能有这样的成就可以说已十分伟大,足可以流传千古而不朽了,但是毕竟“观人以书主在观其行草”;如果颜真聊不写出《祭侄稿》,他个人书法艺术的标高或许将少了一半的刻度!

祭奠-白发人祭黑发人一

颜真卿所有的幸与不幸,都在这件作品的背后,不但意味着颜真卿个人遭遇、家族命运甚至生命本身的种种磨难、考验和牺牲,还意味着貌似强盛无比的大唐帝国由此从盛转衰并走向最终的灭亡。也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天崩地坼、家族的性命交关和个人的生死考验中,颜真卿的生命得到了历练,人生得到了涅槃,人格得到完善,艺术得到了升华——正应验了一句“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话。

而所有的不幸,似乎只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颜真卿正任平原太守,而平原郡原本正是安禄山的辖地,可想而知,在唐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唯有小小的平原郡竟成了一时抵抗叛军的中流砥柱。颜真卿被推为抗击叛军的“十七郡盟首”,与其兄常山太守颜杲卿互为犄角,联手抗击叛军。安禄山命人带着三颗抵抗义士的人头前来胁降,颜真卿扣下来使,厚葬三义士(人头);为争取平卢游奕使刘客奴归正,颜真卿又将自己儿子送去当人质;安禄山叛军攻占魏郡清河,颜真卿分兵六千支援前去再夺城池的义兵,合力与叛军激战数日,最后竟击败叛军,收复清河,此成为河北平叛战役中唯一胜利……然而,平原郡毕竟只是一弹丸之地,颜真卿毕竟不是名将,而只是一地地道道的书生,在毫无救兵的情况下,抵抗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叛军,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安禄山叛军围攻常山,与常山守军激战三昼夜,最终城内兵尽粮绝,颜真卿兄侄颜杲卿和颜季明被俘。叛军为威逼颜杲卿投降,当面将颜季明头颅砍下,颜杲卿不为所动……颜真卿最终也兵尽粮绝,不得不放弃平原郡南渡黄河,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向唐肃宗“负荆请罪”。然而,他何罪之有!他有的只有无奈、悲恸、仇恨和愤怒,他要将这一切述诸笔墨,让天下人同感其恸,同发其愤,同协其力,以中兴其为之忠诚无比,为之牺牲巨大,兄侄遗体,最终只得到侄儿与身异处的一颗人头,极度的悲愤中他为之作文祭奠——白发人祭黑发人啊!

长歌当哭一

在一张粗糙的土纸上,颜真卿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以血泪和墨写下了重重的五字“惟乾元元年……”这虽是祭文开头的一般格式,但是也是历史应永远记住的一个时间;或许是颜真卿本想用自己一惯擅长的楷书书写的吧,但又毕竟情难自已呵,落笔之后五个字竟还是似楷非楷,但笔笔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字字如石,既实又沉;这样的开篇,让我想起另一篇白发人祭黑发人的文字,即《记念刘和珍君》,鲁迅说“长歌当哭是要在痛定之后的”,然而痛定思痛痛更痛啊!紧接着,我们看到颜真卿按照一般祭文的格式,交代了祭主和祭者身份和关系等,当写完这六行后,他似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手中的笔也索性不再顾及书法的所有规矩与技法了,一任其渐次直书,什么中锋侧锋,什么辅毫破毫,一任自然;书至“乐父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时,颜真卿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眼泪情不自禁的滴落到纸上,思维也似乎一时陷入暂时紊乱,笔下也出现的笔误;这不得不让他稍作停顿。既稳定一下情绪,也理一理有点乱的文思;只见他圈掉了数字,又改写了数字,思绪似乎已整理清晰,他再次向下挥毫书写,只是情绪并没能够完全平静,竟又接连出现笔误,只是他似乎不再做太多的停顿和推敲了,或许他想写完再细改吧,所以这里的笔误他只略圈改后,便只顾得趁势直书而下;当书至“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悲愤激越之情进入高潮,字迹的点画用笔更加着力,顿挫更加明显,有几个字几近楷书;情不自禁地第一次发出“呜呼哀哉”的感叹,而这几句文字,似乎任笔纵走而成,如散发乱头;直至“吾承天泽”以下,痛心疾自之情到达顶峰,此时笔下文字已完全没了书法的顾忌,只是凭本能在书写,随行随草,半行半草,小草狂草,不管不顾;字形忽大忽小,大大小小,甚至还东倒西歪,完全一任自然;直到最后,从“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到文末,几乎完全已无意于书,让人不难感受出,至此作者已完全泣不成声;我们也似乎看见,当他将笔置于一旁时,人也几乎瘫坐于案前了。

后记

这哪儿是艺术?分明是一种生命的投注!然而,《祭侄稿》又确确实实是一件书法作品,这样的书法作品,古往今来,千年之间,唯此一件!

我一直以为,《祭侄稿》这样的作品,只能用来读,而不能学,也学不了。因为你即使有颜真卿这样的人品、人格和艺术才华,也难以有他那样的人生际遇所造就的那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情境;而没有这样的情境,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

[书名]读碑帖:破译传世碑帖里的文化密码 诸荣会有趣有料8“长歌当哭”—《祭侄稿》背后的故事

硬笔书法技巧

读书聪慧,看史增智,练字养心。

已默默坚持两年。

有你们的陪伴支持会有更多的两年。

收获往往就是在不经意的坚持中得到的。

如何添加我

微信号:fqyo217(备注公共号)

请等待通过,你的耐心决定着一件事对你的重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