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律所”来啦!江苏已探索试点 一键发送,可与律师视频对话
你要看的是不是《“无人律所”来啦!江苏已探索试点 一键发送,可与律师视频对话》?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首届中国·无锡“智慧法务”发展大会上展示的互联网律师事务所。
当你登录系统后,只需选择自己的问题,一键发送,6秒时间内,就能自动找到理想的律师,他会和你单独视频对话,接受法律咨询。这样的“无人律所”场景,已经出现在了江苏灌南县。并且,还将在全省60个律师资源不足的县域推广。
记者从18日启幕的首届中国·无锡“智慧法务”发展大会上获悉,江苏探索“无人律所”,在江苏范围内实现跨区域法律服务的整合,开展“互联网律师事务所”服务的有关情况。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介绍,“智慧法务”已经开启司法行政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网延伸服务触角,将群众急需的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其中,江苏省司法厅通过对接律兜法律服务平台,打造了4万余名互联网律师组成的律师资源池,让律师服务可以在线匹配、全网共享、即时评价,为基层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智能服务。
破解难题
“无人律所”破解法律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
目前,在中国律师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法律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依然十分突出。
全国法院每年审结的850多万件民商事案件中,有律师代理的不到200万件,全国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不到15%,律师作用的发挥还不充分。即使在江苏这样的发达地区,律师服务资源区域布局还不合理,苏南苏北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较大。以全省各市主城区以外的61个县域为例,县域律师人数不足50人的有19个,律师万人占比低于万分之一的41个,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
据江苏省司法厅律师管理处处长曹扬文分析,当前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问题体现在:一方面,律师资源匮乏地区,群众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律师资源饱和地区出现竞争加剧问题。为此,江苏省司法厅开始寻找破题的办法。曹扬文介绍,2017年下半年以来,江苏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和灌南县试点互联网律师事务所,通过探索“无人律所”的服务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实现跨区域法律服务资源的整合,使群众获得更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快捷方便
“无人律所”可及时接受远程视频法律咨询
由江苏省司法厅和律兜法律服务平台共同研发的智慧法务终端——“江苏·互联网·律师事务所”在首届中国·无锡“智慧法务”发展大会上发布。互联网律师事务所主要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针对律师资源短缺地区,搭建了一个整合全省乃至全国律师资源的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信息展示、在线法律服务办理、在线服务预约登记。
记者了解到,这个平台内置了高清触摸终端机、固定键盘、身份证读卡器、摄像头、音响设备、文件上传设备、打印设备等其他综合配套设备。虽然植入智能的技术基因,可还是离不开律师。其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大量在线律师集中起来,并跟用户对接起来,为用户提供订制服务。
“无人律所”可及时接受远程视频法律咨询。用户通过身份信息识别或绑定手机号,即可登录。登录后把选择好的问题一键发送,系统在平均6秒时间内,就能自动找到理想的律师,送来一对一的视频法律咨询服务。
另外,用户在与律师视频沟通的过程中,如需要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文书起草、审核等在线服务,律师会在服务终端窗口向用户发送订单,确认服务内容、交付时间后,用户就可使用终端机上传书面资料,而律师在线草拟的文书既可以在线看,也可以打印出来。
用户如果想找个律师当面咨询,“无人律所”会把订单发出去,符合要求的律师将在1个工作日内主动联系客户。在这个平台上,有客服全程监督服务流程,用户如果不满意可以给差评。
进行推广
将在全省60个律师资源不足的县域推广
据悉,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由江苏省司法厅联合律兜法律服务平台、江苏薛济民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发,已在连云港灌南县试点建立服务站。自10月19日试运行来,已有10多家律师事务所加入,同时还有中恺公司律兜平台上约35000名网上律师接单提供服务。使用人数持续上升,互联网律所平台已经接收访问20034人次,为群众解答各类法律咨询近3187人次,提供在线法律文书代写16份,帮助企业合同审查9份,受众满意率达99.8%,较好地解决了当地法律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互联网律师事务所的建设为未来法律服务生态圈建设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作为法律自助服务终端,通过对法律服务场景的重构,实现更多环境下的智慧服务。比如,可以在看守所提供网上律师值班、在法援中心提供异地法律援助、在法院实现远程庭审等一系列个性化法律服务定制方案,全方位解决不同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
据悉,在前期试点和探索的基础上,江苏下一步还将在60个律师资源不足的县域,推广“互联网律师事务所”,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本报记者刘梦雪文/摄
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会替代律师吗?不会!
法律是有温度的,人工智能难以找到内在规则
谈及人工智能与律师的关系,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江苏薛济民律师事务所主任薛济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替代律师,因为每一个法律事件的法律主体、情势环境都有不同,而法律是有温度的,人工智能难以找到内在的规则。
“但人工智能在风险管理、流程管控、提供可替代性法律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薛济民说,因此,法律服务行业应拥抱互联网的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解决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的需求。比如,可以发挥大数据在服务质量监测、服务产品研发、服务需求提练、风险预警、矛盾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发展。薛济民称,律师还要发挥人工智能在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发展中的作用,用人工智能解决可复制劳动、替代性法律服务,律师的精力用于提供高品质法律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 2017年江苏省质量奖揭晓,名单点这里
- 2017年广东省和江苏省各市GDP对比,广东差异更大!附详细数据
- 2018成都春节政务服务时间来啦!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吧~
- 拜大年,行大运!2018超旺拜年方式来啦!
- 江苏省这个地市GDP达11715亿,是长三角及华东特大的城市
- 所有人,建德体育给您拜年来啦!
- 新刊快讯:《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历史学类文章
- 江苏省这个地市牛逼了,被国家评选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 霍山五十年代向全县人民拜年了!给大家发红包来啦!
- 新鲜热乎,主帅祝福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