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怎样用轨迹化平台的创新机制孵化项目?
_media_content " id="js_content">
一篇关于产品创新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全文2697字 | 3分钟阅读
导读
产品创新的概念现在已经广为人知,在数据驱动的模式下,顺丰通过搭建自己的轨迹化平台,在产品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也在不断升级,智慧物流就是重头戏。
本文摘录自顺丰速运首席架构师文彦峰在TII咨询旗下的TII产品创新学院举办的2017产品创新实践峰会上分享的《大型物流项目的管理与创新》
物流系统的特性
1
动态性
物流项目的动态性是时刻存在的。
需求变化、资源变化甚至是环境变化都会影响它的决策和行为
例如一旦主干道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那么就需要物流系统及时调整运输路径来保证时效;
2
复杂性
物流的复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说包裹包装这件事情就很复杂,有大小不同规格的箱子,有胶带填充泡沫,如果是冷链的话,还要恒定温度;
运输也很复杂,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乃至航空运输,有多种选择方式;
3
跨度性
它是一个跨度极大的系统。
一方面是物流距离的跨度,可能是几百公里几千公里
另一方面是时间上的跨度,动辄历时几小时到几天
管理方式
因为物流项目的这些特性,所以要求我们的系统架构既要像金融系统一样强壮稳定,又要像互联网系统一样灵活有柔性。
这就对物流系统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提出了挑战,特别是人与数据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把大型物流项目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来做:
?Part 1 部门内的管理
?Part 2 部门间的协调
我的想法就是:
即使你是在做两个产品,
在做第一个产品的时候,
要先把自己的队伍打造的很强,
活下来,有战斗力,
然后你才能做这种变革的事情。
部门内管理
本节要点
?部门内的管理,主要的是激发活力;
?部门战略分为三个方向去做:过程管理、文化管理和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重中之重。
1
活力
部门内的管理,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激发活力,关注员工的发展。
现代技术领域生产力的结构是不一样的,有可能凭借一个人就能够产生出1000人、10000人的生产力,所以你要重点激发的是那种愿意在这个公司长期发展的,有活力的人
如何激发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关注长期发展
主要的指标是:能力提升+价值观
2.关注短期发展
主要的指标是:价值创造+KPI
如果你的目标是要创新,那KPI达成只是下限,你更多要做的事去激发员工活力和创造力。
如果你的目标是完成一个亿,员工只是单纯的为了KPI,即使完成了,那他也是失败的。
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KPI,你必须还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那你才是真正达到一个上限。
2
战略
部门内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战略。
战略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过程管理
▲绩效管理
▲文化管理
因为分享的时间有限,我只说一个大家最关心的一点——绩效管理。
关于团队的绩效管理,我们可以从价值创造和能力提升入手。这样做是有很多优点的:
?可按照战略调整方向
当你刚进入一家传统公司,
第一年你会更注重团队能力的提升,你需要创造价值去证明自己;
第二年,你的重点就是去提高效率或者培养人才梯队,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进行调整,随时转变新的导向。
?看团队结构调整考核构成
团队里面的角色不同,需要考虑的指标也不一样。
普通员工负责做好日常工作就可以;基础管理者需要培养人;中层管理者需要协调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级的人来确定不同的指标。比如说你是一个3.1,那怎么样能证明你可以升为3.2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培养出三个3.1,那你就是3.2。
?月度通报透明化
在顺丰每个月都会把通报打分公示出来,这样有两个好处。
首先就是数据说明一切,不用担心会打击员工积极性;
其次把这些事情平均地分散在每个月,给出来的数据更客观,令人信服。通过数据驱动进行管理更加直接明了。
?通过轨迹来反映真实情况
做绩效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个错误。比如说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事故,管理人员希望可以尽快的解决它,这时候有一个人挺身而出,把bug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
绩效很好,毋庸置疑。但是管理者不知道的是,这个bug就是他写的。
如果不把日常行为轨迹记录好很容易出现这样偏差的判断。
?通过行为来衡量能力
能力的提升其实是很难度量的。
刚做完一个项目,怎么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了?
需要通过行为。
如果你能分享出你做完项目有哪些心得,克服了哪些攻关难点,把你的分享做成记录,会有其他的组长会对你的分享进行打分,这样,你的行为才可以证明你的能力。
部门间协调
本节要点
?职能墙存在很多大公司通用的弊端;
?流水线+流程改进组对问题进行优化;
?系统建设并不是万能的;
?建立轨迹可视化平台。
现在的大公司部门间存在一个通病,他们的部门职能墙虽然在业务上大同小异,但却出现了很多共通的问题
●经验主义,
●基础数据不及时,准确性不够,
●追溯难,运维难,
●流程节点多,审批时间长,
●找人难,找事难,找系统难;
为什么会这样?
不同的团队关注的KPI和焦点是不一样的,每个部门关注的都是自己的事情,势必只能从自己团队的角度去看问题
团队很容易为了提升自己的效益,而忽视了整体的效益。
那么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做???
阶段一:流程组改造
管理和规范前移,让错误犯在前面,让过程改进组参与到流水线的拨乱反正中。
遇到bug一个角色解决不了,可以建立一个流程改进组,把所有角色的专家形成一个组,让他们从端到端的来看待问题,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流水线
那么是不是有了流程组就一切ok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是管理一两百人的创业公司,流程组是可以的,
如果是管理成千上万人的团队就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系统化阶段
阶段二:系统建设
系统化的工具是我们经常接触和运用的。
在项目管理阶段,需要项目管理工具;在测试方面,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测试平台;
然而这些工具只能解决某一个部门的问题,它们的作用本来是去简化工作的,反而把系统变成了一种部门防御机制
如此一来问题只会加不会减,所以我们要进入第3个阶段?轨迹可视化平台
阶段三:轨迹可视化平台
轨迹可视化平台的工作就是先把数据打通,进行轨迹行为数据的收集,通过规律分析,做出决策。
支撑系统
轨迹可视化平台继续沿用以前的系统建设作为一个支撑系统;
生产管道
生产管道是在支撑系统上做一层场景化的工作台:
研发团队通过自己的工作台,每天上去可以看到有几个系统在研发,有几个bug待解决,还有多少工作量;
各角色工作台通过行为数据记录下来,直接了当
规律分析
举两个规律分析的例子
优秀个人绩效分析内容:
高产能分析;
代码提交习惯;
构建习惯;
上下班时间分析
从研发的角度,可以看到修改代码的次数,哪个星期哪个代码库,哪个文件被修改了几次;
优秀组织绩效分析:
人员分布;
被修改文件TOP20;
代码修改比率;
每次提交代码修改率;
对于优秀组织来说,通过规律分析,管理者可以看到组织负责多少项目,有多少代码,有多少个库同时去改
如果有这样的分析作为参考,可以帮助你从主观当中获得一些客观的东西。
决策分析
轨迹可视化平台需要的是数据分析能力,结合一定的业务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尽可能小范围的修改规则。
如果公司原来没有做过孵化业务,现在要新开一个业务,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很难获取到一定的资源。
那么可以在轨迹可视化平台中专门定义一个创新的流程。就上面提到的孵化业务你可以评估出它的影响力和执行力,做出决策分析,这个就是软件定义的方式。
文末撒花: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问题吗?
最近我们在做“产品创新”的话题,如果你觉得在产品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将问题收集起来下一期文章将解答你的困惑。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交流,请加入到“TII互联网+产品创新学习交流群”,与在做产品创新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交流吧!
TII产品经理特训营火热招生中......
特训营四大亮点
”特训营”三大亮点
1、培养端到端负责的产品经理
2、课程体系设计面向互联网+
3、实现组织内创新
4、职场人进阶产品CEO培训
“特训营”课程设计
一、一站式培养企业产品创新带头人
二、系统性地提升互联网+产品经理六大核心能力
TII互联网+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1、创新商业模式能力
2、用户需求洞察能力
3、极致产品规划能力
4、敏捷产品研发能力
5、持续产品运营能力
6、创业团队管理能力
三、适合人群
? 产品业务骨干
?各行业(如金融、IT、制造、物流、软件、地产等行业)
四、费用
? 优惠价2133元
? 每门课程/两天线下授课(原价3680元)
TII互联网+产品创新学习交流群
福利1:17年企业产品创新最佳创新实践资料
福利2:第一时间解答产品创新的困惑
参加方式:扫码添加Vivian为微信好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公众号:TII产品创新
TII产品创新学院
专注于“企业互联网+产品经理培养”等互联网+产品全领域培训服务
- 小腿肌肉萎缩怎样治疗方法
- 虚拟货币狂跌后是否迎来市场定位?币圈排名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 过年了要拼酒,安徽各地的排名怎样,合肥的排位你们服气吗?
- 站在厦门之巅,观赏绝美剪纸艺术展,是怎样一种体验?
- 美国增产又怎样?高盛、大摩坚持看多国际油价
- 烟花是怎样呈现出那么多不同的颜色和姿态?
- 那些持有10倍股的股民会有怎样的体验
- 年夜饭和饺子怎么可能少吃!怎样做才能美味更营养?
- 怎样快速走出人生低谷?
- 神总结!今年你收到的拜年短信暗含怎样的心意?(文末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