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报告建议:弱化甚至放弃房地产业经济支柱地位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中国社科院报告建议:弱化甚至放弃房地产业经济支柱地位”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健康摘要: 范主说:以钱克刚,独孤求败~
正文开始:
12
月
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了《中国住房发展报告(
2017-2018)》。
报告指出,当前房企融资凸显三个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
一是 房企融资市场信贷集中度过高,埋下融资集中度风险
隐患
。
2017年三季度,在房企资本市场融资和信贷融资组合结构中,信贷占比超过
90%。
解释下,所谓“信贷融资”,是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是指企业为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同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签定协议,借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并在约定的期限还本付息的融资方式。
“资本市场融资”,是直接融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企业债券、发行信托产品、资产证券化、国内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上市公司并购等。
房企融资市场信贷集中度过高埋下风险隐患,说白话一点,就是房企融资过于集中在商业银行,随着楼市持续低迷及融资渠道收紧,商业银行的房企不良贷款率可能还会走高。市场动态显示,一批以处理金融不良资产为特色的投资基金已经成立,并在快速发展壮大。
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加速积累
。
2017年三季度期限错配引致的流动性缺口余额超过
10万亿,约占同期住户购房贷款余额的
48%。增额缺口超过近
2.5万亿,约占同期按揭贷款增额的近
71%。
期限错配,简单理解是指居民把短期贷款用作长期购买住房借贷。这种严重贷款期限错配,只要楼市有风吹草动,其风险会立即暴露出来。
三是按揭贷款飙涨导致偿付压力高企,孕育违约风险隐患。
年按揭贷款余额不到
2万亿,
2013年不足
10万亿,
2017年一季度突破
20万亿,三季度达到
23万亿,在各项贷款中的比例达到
20%。
按揭贷款如此迅猛地堆积至居民家庭中,必然加重其偿付压力。首先是月供与可支配收入比超过
40%,偿付压力处于过重区间,加大违约概率。其次是
2017年三季度债务负担率(住户贷款与
GDP比)达到
44.83%,接近风险区域。
业界普遍认为,尽管就国际比较而言,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但近两年的迅速飙升,导致风险加大。特别是大量短期的非住房贷款“暗度陈仓”流入房地产,成为住房按揭贷款的新马甲,潜在风险更大。
目前,监管层已充分认识到消费贷、网络小额贷款等变向流入楼市的现象,开始出台各种措施严查,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作主旨演讲
针对上市风险,社科院报告也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
促转型,降房价 ,进而促降房企融资市场信贷高配
。
一是,弱化甚至放弃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
二是,实施实业导向和创新导向的定向激励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增加对实体经济和创新型产业的配置比重。
三是,建构面向兜底性领域的政策性增信体系,为投放到保障性领域中的商业性金融资源提供增信支持。
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提速房贷证券化。
一是“降门槛”。主要包括机构准入和基础资产质量两个门槛要降低。
二是“惠税收”,即加大财税激励力度,降低发行和交易成本提高相关参与者的回报率和积极性。
三是“育市场”,即培育和发展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增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可交易性,帮助相关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
降房贷,优结构。即降低房贷在各项贷款中的权重,优化住户信贷结构。
首先是有效降低按揭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权重。监管层面可以设立按揭贷款权重的上限门槛,比如过渡期三年后,银行按揭贷款余额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的权重必须降到
15%以下。
其次是借助于税收优惠、利息优惠等激励政策,促使金融机构住户贷款更多流向消费领域,而不是流入或变相流入房地产领域。
三是按从严处罚的原则,对所谓首付贷、名义上是消费贷实际上是抵押贷等违规贷款,实行双主体处罚,即对相关金融机构和个人都从严处罚。
结合社科院报告,地产锐观察有以下几点提示:
……
本文来源于地产锐观察
- 韩国官方认证,秋瓷炫的中国老公这回真的大势了
- 33岁才开始健身的中国妈妈,42岁蜕变成健身女王!
- 什么?区块链市值已超过中国移动?运营商到底该怎么玩?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特应性皮炎诊疗中心落户哈尔滨市儿童
- 国际乒联总决赛中国选手皆晋级 樊振东将战许昕
- 中国教育部承认的意大利正规高等院校全录,看看有没有你选的学校
- 麦麦提图尔孙·琼在2017年中国拳王赛中夺得“中国拳王金腰带”
- 看点|专访美敦力全球CEO:在中国推进价值医疗 我们得更紧迫些
- 周一中国美院良渚校区边上要卖地啦 !上限楼面价23999元/㎡
- 地理快讯|刘彦随研究员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