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漫谈书法

书法,

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

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

被誉为:无言的诗,

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

无声的乐等。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

的全面建构

周国庆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张旭《古诗四帖》

张怀瓘书迹不传于世,但后来书论家对他评价甚高,朱长文《续书断》评其曰:“高自矜饰,谓真、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书史上鼎鼎大名的张怀瓘,历史上的贡献不在于其书迹,主要在于其书法理论。他著作之丰、涉及广泛、精深博大,堪称唐代书论家第一人。传世的有《书断》(又名《十体书断》)三卷、《书议》《书估》《文字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其书论涉及书法的各个方面,从书体演变、书法地位、艺术门类比较、书法取法到书家创作心理、审美风尚、批评标准等,无不包括。他对书法理论体系全方位的建构,与盛唐开阔雄强之气象正合,也与“盛唐之音”的文艺思潮统一。尤其是他对艺术心理学的探究,提出“书道玄妙”的观点,这种道家思想更是难能可贵的。

 

(1)地位:不朽盛事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怀素《自叙帖》

对于书法艺术地位的认识,唐太宗所说的“书学小道”、孙过庭所说的“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是站在儒家立场来看待的,这与李嗣真“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观点是相同的。但张怀瓘并不默认此论,反而从更高程度大胆地肯定了书法艺术的地位。首先,他认为书法与自然之道相通的,“文也者,其道焕焉”。文是“察其物形,得其文理”而产生,包括天文(日月星辰)、地文(五岳四渎)、人文(城阙朝仪)。第二,书法与文字不可分,张怀瓘在《书断》中讲到的“百代无隐”“追虚捕微”和“通微应变”等。另一方面,书法是在文字基础之上形成的艺术,“字之与书,理亦归一。因文为用,相须而成”(《文字论》)。文字的功能在于历史的记录,重在实用,传承文明,“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乎近于书”,《六体书论》也说道:“经是圣文,尚传不秘”。而书法就更加神奇玄妙,非言语可形容,“书是妙迹,乃秘而不传”,“故有翰墨之道生焉”。第三,书与画、乐是相通的。书法之玄妙、幽深,世间人难以揣测体悟,不可众人议论,通于大道,类似于“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第四,书法之道是简易之道。用张怀瓘《书议》的原话说,就是“囊括万物,裁成一相”,《文字论》也说道:“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第五,书法还有“纪纲人伦”的社会功用。正因为以上几点,张怀瓘特别推崇书道,称其为“不朽盛事”。

 

(2)创作:书道玄妙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王献之《鸭头丸帖》

对于书法艺术创作的独特心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揣测。张怀瓘《书议》认为,书道则是“无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类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书法创作具有很多神秘的特征,这种“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除了人巧之外,还必须得通晓自然之道和书法之理,更多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资”。张怀瓘认为天资大于功用,不同天资形成不同书法作品风貌。《书断》所说:“夫古今人民,状貌各异,此皆自然妙有,万物莫比,惟书之不同,可庶几也。故得之,先禀于天然,次资于功用。”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张怀瓘对书家的批评也是坚持“先其天性,后其学习”的标准。他论张芝“天纵颖异”,论宋文帝“天然可尚,道心唯微”,论卫瓘“天姿特秀”。

 

(3)审美:神采与风神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张怀瓘《书议》曰:“然智则无涯,法固不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将书法的美分为风神骨气和妍美功用两种,即神韵美和流媚美。张怀瓘侧重形而上的神——神采、神韵,主要指精神,与形相对。南朝王僧虔也简单提出过:“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至张怀瓘这里,“神”则成为张怀瓘常用审美的核心术语和标准。深谙书法者,首先当观其书法之神彩,应遗貌取神。张怀瓘《文字论》:“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对于王羲之草书,张怀瓘持否定态度。在《书议》中,张怀瓘说:“逸少则格律非高,功夫又少,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而在另一处,张怀瓘对王羲之书风整体肯定道:“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风神盖代。”“风神”一词,初唐书论家孙过庭也说过:“凛之以风神”。在论羊欣书法时,张怀瓘说道:“今大令书中风神怯者,往往是羊也。”(《书断》)在论及书法创作主体时,张怀瓘强调的是天资天性,实际上也是书家的“神气”,“虽功用多而有声,终天性少而无象。同乎糟粕,其味可知。不由灵台,必乏神气”。“神采”和“风神”各有侧重。“神采”与形质相对,侧重作品的艺术形式美感而言。“风神”更多是书家的自然生活状态和性情在作品中的一种表现。

 

(4)批评:三品论书

南朝庾肩吾《书品》设九品分类法,张怀瓘在此基础上,将九品归为“神”“妙”“能”三品法,并且每类更加量化,依次标有书家次第。张怀瓘的论书侧重于书家“天资”,“先其天性,后其习学”;以“神采”“风神”为审美标准,“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张怀瓘《书断》三卷,所录古今书体和能书人名,述其源流,记录较详。但所评的86 位书家并无书迹传世,而是根据历史书论记载来划定等级的。将九品简单归类为三品,除了名目简洁之外,“神”“妙”“能”三品更是性质属性的界定。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孙过庭《书谱》

“神品”是张怀瓘评价书家的最高等级,“神”是书家玄妙心理,再通过高超技艺表现出来。“神”的含义与“神采”“风神”相当。这一类作品,被列入“神品”的25 人,都是历史上对书体有开创之功的人,除去了各体重复外,实际上只有12 人。史籀创大篆,李斯创小篆,蔡邕创飞白,张芝为“草圣”,王羲之是楷书、行书、草书三体的集大成者,如此等等。“妙品”是低于“神品”却又高于“能品”的等级。所列书家98 人,除了各体重复之外,只有39 人。“妙”在张怀瓘这里,主要指作品的筋骨和法度美。他评萧子云:“筋骨亦备”,论锺会:“书有家风,稍备筋骨”,评阮研:“其行草出于大王,甚精熟。”“神品”高于“妙品”,除了法度上的优越之外,更重要是书家的“天资”。它是人工与天然、形式与内涵内外完美结合,以“风神卓越”为优,还有就这类书家创作出的书体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所以这类人物较少。“能品”类的书家,或在法度上比较见长,却乏神品的“天趣”、妙品的“筋骨”,如张怀瓘评梁武帝萧衍曰:“好草书,状貌亦古,乏于筋力”,评王濛说:“善隶书,法于锺氏,状貌似而筋骨不备。”或者评书家有其天资而无其法度,张怀瓘论及孙过庭时说:“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才。”较之“神品”与“妙品”,“能品”人数居多,共107 人,除去各体重复之外,实际上只有35 人。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中国书法通识丛书》出版

(共四册)

主编:崔树强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7年8月

图书简介

中国书法通识丛书”首次推出的《百代书迹:中国书法简史》、《书为心画:书法理论批评》、《神采为上:书法审美鉴赏》、《意在笔先:书法创作技法》四卷本,皆为书法学科的核心课程。该丛书以问答的方式,直奔主题,切中要害,使得阅读更加轻松而有针对性。每一卷又围绕一个主题,读者可以自由选择。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扫码购书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编辑 ANGIE





江西美术出版社

艺术|学术|视觉|资讯

漫谈书法 |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体系的全面建构



官方微信:jxfinearts

官方网站:http://www.jxfinearts.com

官方微博:@江西美术出版社

联系电话:0791-86566182



江西美术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三年好店!

官方正品保障

凡在天猫旗舰店购书

享专属优惠折扣

邮购电话:0791-86565703



 如 何 进 店 购 书 ↓

1在淘宝、天猫搜索店铺关键词 江西美术出版社旗舰

2.复制地址在浏览器打开 jxmscbs.tmall.com

3.复制以下淘口令,打开淘宝、天猫App ¥BtRfnMK3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