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有个百年古村,核桃成熟引来网红
当传统与现代融合
能碰撞出哪些火花呢?
今天就带您探访
百年古村——马刨泉村的故事
大学生樊樊就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主播
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
为京郊的马刨泉村尽一份力
通过直播
介绍当地特色产品起到宣传和销售效果
马刨泉村位于昌平区
公路蜿蜒山间,自然风景独特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马刨泉村最负盛名的就是核桃
直播的主要任务也是帮助村民销售核桃
让传统的销售方式与新兴的交流方式相结合
形成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马刨泉村的核桃这么好吃呢?
只能向当地的村民问个究竟
主要基于下面这几点:
栽种核桃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土壤成分适合核桃的栽培。
环境无污染,保证核桃的健康成长。
昼夜温差大,易于核桃自身储存营养。
核桃对于马刨泉村来说
不仅仅是带来收入的作物
更有着一份历史的记忆
在经济萧条的年代
核桃被当做口粮食用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在村里比比皆是
可谓是名符其实的长寿村
就是因为对核桃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所以村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家家户户盖房的时候不得砍伐核桃树
于是家与核桃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通过直播不仅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
广而告之
从而带动了核桃销售
也教会村民如何利用直播宣传核桃
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
关于百年古村马刨泉
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呢?
相传在北宋时期,杨六郎把守三关口,路过该村,那时没有水,吃水都到长峪城水库去驮水,吃水很困难。杨六郎骑着马经过该村,到达时人和马都渴的不行,就跟老百姓要水喝,村里人没给。这时候杨六郎骑马走到北西岭顶尖时就对马说:“你就在这里刨水,刨出水你就喝,刨不出来你就别喝。”这匹马很有灵性,就在那里用蹄子刨,刨了几蹄子竟然真的刨出水来,解决了缺水之急。后来杨六郎一生气用鞭子往村北山也就是小平塌脚下的山上一指,就把水寄存在北山上,命名寄水坨;而该村呢,因其传奇色彩,取名马刨泉村。
马刨泉村
位于镇西北部山区,山高路远,距昌平45公里。公路蜿蜒山间,海拔680米。
人文民俗
马刨泉村风景独特,人文历史底蕴丰富,民俗文化‘梆子戏’、抗战时期的战壕、百年核桃树,一一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和故事。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今儿搭棚,明儿挂彩。羊肉包子吃贰佰。”
不知是谁编的,也不知唱了多少年,这歌谣一直陪伴着孩子们长大,并延续给孩子们的孩子,随着古寺的钟声和嘶哑的梆子腔在古堡及古堡周边一直传唱着……
梆子戏的历史很是悠久,但由于传承地域范围及传承人不是很明确,也没有详实的记载,一直未能入选市级非遗项目。
老戏一年又一年的唱着,新玩意也一天比一天地多了,这些老戏就如过去的穷酸秀才,腹内虽有锦绣文章,然而时过境迁,无人欣赏,自然如西山落日,岌岌可危。
1937年8月8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一个月,日军重兵扑向昌平北部南口重镇,欲从此地打通平绥线铁路,进而占领山西,控制整个华北。6万余中国军队集结在南口及长城一线,与7万日寇展开鏖战。
这就是与同时期“淞沪会战”齐名的南口战役。18天浴血奋战后,中国军队最终以伤亡3.3万人的代价,歼敌1.5万人,阻滞了日军西进南下的计划,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3个月亡华的妄想。
山脊一线,战壕明灭可见,因为地势低洼易储存水分,不少地方长出了生机勃勃的灌木。
因为昼夜温差大、营养不易流失,肉多丰满,更孕育了‘百年好核’品牌。所谓人杰地灵,概是如此。
最后
给大家献上
挑选核桃的小窍门
核桃挑选小窍门
1.不以个头大小判断核桃的优劣。
2.分量较重的核桃更为饱满优质。
3.放在手中捏一下,皮薄的核桃较佳。
4.核桃上有裂纹的不要挑选。
关于百年古村马刨泉的百年好核
还想要了解更多内容?
周日中午11点25分
敬请锁定
北京财经频道
来源:品味消费在北京
投稿联系QQ:2920063896
微信公众号:beijingshichangping
- 一个秘密:眼睛长前面的,吃眼睛长两边的
- 您还有个福利没领,这里这里
- 现在你有个机会,参加雅思界最酷的party!!!
- 你想不想有个妹妹?研究证明有妹妹的会让你生活更开心更乐观
- 悲催了,鹤山有个司机开套牌车B牌降成C
- 神奇!用3D打印房子,只需1万美元还能住175年!但有个致命的问题
- 有个厨师男朋友是什么体验,在家就能吃到各种美食,减肥无缘
- 酒桌上被问, 酒都不喝, 还是不是男人, 应该怎么破?
- 小时候排队领“糖丸”的记忆还在线么?听说那个糖丸有个好听的名
- 蒜爆鸡脯肉: 自己香成啥样没有个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