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回忆我的老师格雷厄姆
编者语:
“做一点傻事、有创造性的事和慷慨的事。”这是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对生活的期待,也是“聪明投资者”很喜欢的一句话。格雷厄姆享有“现代证券分析之父”的美誉,是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其所著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至今仍极为畅销。格雷厄姆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是巴菲特的研究生老师,并被巴菲特膜拜为一生的“精神导师”。让我们透过巴菲特的回忆及格雷厄姆的经历,走近这位影响了无数投资大师的“华尔街教父”。敬请阅读。
文/巴菲特
我很荣幸有机会来谈谈本·格雷厄姆,我这一生有时候运气很好,运气最好的一次是1949年,当时我19岁,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我拿起了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不但改变了我的投资理念,而且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不是读了这本书,我不会是现在的我,也不会过现在这样的生活。
从这本书里我获得了坚定的投资理念,这个理念从读过这本书以后就没有改变过,我只是多多少少变通了一些,是本·格雷厄姆的理念引领我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一年多以后,我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大卫·多德录取了我。第二学期,本·格雷厄姆给我们讲课,我就这样认识了他。毕业后,我主动提出为他免费工作。他说我高估了自己。他可能说的没错。
几年以后,我收到了他的一封信,他说我什么时候去纽约,想和我谈谈。我立即动身,24小时候就到了纽约。他给了我一份工作,我没有要工资,但是第一个月工作结束时,还是给我发工资了,他可能忘了我说过免费给他打工。我为格雷厄姆工作学到了很多,每天在他身边就能学到很多。我们后来成了朋友,我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25年后他去世。我和格雷厄姆这么杰出的人物交往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我们都知道他的思想,他的理念,他对职业证券分析的影响、对你我以及我们的投资实践的影响。他对我的影响尤其深远。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同样很优秀,他总是很慷慨。我为格雷厄姆工作后不久,1954年12月,我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我给他起名字,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为了纪念我的父亲,也为了感谢格雷厄姆。本来到我家,送给我们一台摄像机和一部电影放映机。这些东西在那个年代很贵重。所以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一出生,我们就能把他所有的瞬间记录下来,好像有一次,我妻子对格雷厄姆说我不会跳舞。她说的没错,格雷厄姆送给我一张亚曼瑞舞蹈学校的课程卡。这可能是他最糟糕的一笔投资,没得到什么投资回报。
1956年,他搬到了加州,我们经常去看望他,他总是鼓励我。不管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报答格雷厄姆。他总是为我,为别人付出。我们却不知道如何报答。我现在告诉你,告诉所有人,格雷厄姆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这也算是对他小小的回报了。格雷厄姆的慷慨是最难得的,他天生就智力超群,天生就拥有很少人能与之匹敌的头脑。你想想,拿今天的市场来看,1934年能写出《证券分析》这样的书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可能写于1932年和1933年,格雷厄姆在股市崩盘的大萧条中遭遇了重创。他给别人管理资金,客户对发生的情况很不满意。但是格雷厄姆的眼光很长远,他不受情绪的影响、非常理智地,写出了这么一本伟大的书,没有因为过去一两年发生的事情而恐慌。他写成了这么一本书。75年之后,我们仍然在读,依然是常读常新。
这真是了不起的智慧结晶,话说回来,他就是这么了不起,天生就这么聪明,他完全可以不对别人那么好,他完全可以趾高气扬,可以自认为高人一等,因为他肯定知道自己就是比周围99.99%的人都聪明。但是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我们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好处。20多年来,他坚持到哥大教书,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这些学生可能他再也不会见到,也不会为他做什么。他传授的知识,实际是在培养竞争对手。我就买了一些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买的股票,我买的不多,因为那时钱很少。他在培养竞争对手,也毫不在意。他讲的例子都是当时的,我们就坐在课堂上听他讲,这些东西是我们怎么都发现不了的。他就是这么慷慨大度,能认识他我很荣幸。希望通过我说的这些话,你能对格雷厄姆有些了解。
“金钱本身并不能激起他的任何兴趣”——格雷厄姆生平回顾
本杰明· 格雷厄姆于1894 年出生于伦敦,刚满周岁时,举家迁到了纽约,父亲开办了一家进口中国商品的公司。
然而,格雷厄姆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全部积蓄都投入了股市,不过在1907 年的那次经济危机中,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
从此,格雷厄姆就开始四处打零工赚钱。高中时,他成绩优异,后来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14 年毕业时,有三个系给他提供了工作职位:英语系、数学系和哲学系。不过,他还是听取了一位学院院长的意见,来到华尔街打拼。
格雷厄姆从最低的职位干起,负责把股价抄写在黑板上,每周才挣12 美元。由于勤奋,他很快就成了一个投资专家,并开始著书立说。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他在工作之余还给人讲授金融方面的课程。在当时投机气氛很浓的股市里,格雷厄姆的方法显得很另类。他喜欢投资那些股价被严重低估,以至于不存在投资风险的价值低洼股。
到1929 年为止,格雷厄姆和其他几个合伙人共同设立的“本杰明· 格雷厄姆联合股票账户”下共有250 万美元的资产,格雷厄姆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不过,当年的华尔街早已是新贵云集,投机商们已经把股价抬到了天上。尽管格雷厄姆十分谨慎,但是当大萧条来袭时,本杰明· 格雷厄姆联合股票账户还是缩水了20%,不过这样的损失还是可以忍受的。
1930 年,格雷厄姆和其他人一样,都以为熊市已经过去了,又开始贷款投资股票。结果,股市再度走低。
1932 年,本杰明· 格雷厄姆联合股票账户已经缩水70% 之多,格雷厄姆濒临破产。
他的全家不得不离开位于贝里斯福德的那幢二层小楼,搬到附近一处简朴的公寓里。他的妻子原来是一位舞蹈老师,现在不得不重新工作以养家糊口。
格雷厄姆也打算离开股市,但是合伙人杰罗姆· 纽曼的一个亲戚愿意拿出75000美元资金,于是他们的联合股票账户又起死回生了。
当1934 年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一书问世时,这位年过40 岁的作者已经有整整5 年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回报了。
与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不同,格雷厄姆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思想,愿意与人沟通。华尔街于他而言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金钱本身并不能激起他的任何兴趣。
在这一行业里,很多执业者的思想和才能都很有限,但是格雷厄姆却堪称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他对拉丁语和希腊语颇有研究,闲暇时会翻译几首西班牙诗歌作为消遣。他还写过一部话剧,在百老汇上演了四晚。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像他这样一位给投资业带来崭新面貌的开山大师,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捣鼓一些古怪的发明创造。他发明了一种新式滑尺,还打造了一件“更实用”的家具。
他个子不高,嘴唇厚厚的,但目光十分犀利。他的一位同事对他的评价是:“有意思的小矮个儿,长得有点儿难看”,但他全身上下都闪耀着智慧的灵光。
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期间,完全为格雷厄姆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例如,在一堂课上,格雷厄姆带大家比较A 公司与B 公司两张差别甚大的资产负债表,最后谜底揭晓,原来两张都是波音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只不过它们分别来自飞机制造业处于高潮和低谷的不同时期罢了。
1950年,格雷厄姆有20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比巴菲特年长许多,还有些人已经在华尔街工作了。
让学生们感到有趣的是,他授课时采用的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形式。格雷厄姆会采用苏格拉底的授课方式,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大家畅所欲言。
在他自己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时,20 岁的巴菲特就会经常把手举得高高的。格雷厄姆很少将巴菲特的回答评判为对或错,因为他不想把课堂变成一言堂。
通常,他听完巴菲特的发言会说:“说得挺有意思,是什么想法使你得出那个结论呢?”接着巴菲特又会继续解释一番。
格雷厄姆看重的是那些股价被严重低估的股票,或是那些便宜得近乎免费的股票,他称其为“烟蒂”,就像抽过的香烟一样,也许你捡起来点上火还能再抽上几口。
当年,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中,有一次就是让他们去研究价位低于5 美元的股票业绩。巴菲特还学会了如何阅读财务报表的每个细节,并发现其中的猫腻。
格雷厄姆的教学并非止于纸上谈兵,他还教授学生如何真刀真枪地买卖股票。学生因为他的知识而获利时,他却丝毫不在意。
1950年,56岁的格雷厄姆早已是百万富翁了,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在20 世纪30 年代并没有任何差别。
“这些精明的华尔街学生,”当年的一个学生回忆说,“都走出去靠格雷厄姆的知识挣大钱,而他自己却不以为然。”
格雷厄姆是那种满脑子想的都是学问的学者,睡觉时还会在枕边放着一个记事簿,睡醒之后可能会穿着不同颜色的鞋子去上班。
巴菲特渴望成为格雷厄姆第二。格雷厄姆与朋友合开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只要是这家公司投资的股票,巴菲特都会跟着买进。在他看来,格雷厄姆就像一个“英雄”,地位和自己父亲一样崇高。
格雷厄姆在其他学生的心目中也一样受到尊崇。尽管他比较含蓄,但他关心自己的学生就像慈父一般。
杰克· 亚历山大也认为格雷厄姆“是一个理想的父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描述有些耐人寻味,因为这么形容他的人多半是他的学生而不是他的子女。
在家中,格雷厄姆和子女关系比较淡漠,他的花心使得他和子女的关系更加疏远。他抛弃了第一个妻子,找了一个年轻模特。当巴菲特遇见格雷厄姆时,他已经离过两次婚,并和自己的前任秘书埃丝特尔在一起了。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格雷厄姆的风流不羁:有天早上,一个刚结婚的年轻女性来拜访他,当时他正和埃丝特尔在床上缠绵,但格雷厄姆竟然建议她一起上床来玩玩。
格雷厄姆的孩子们都觉得他难以亲近,在他失去了一个9 岁的儿子之后更是如此。他们觉得格雷厄姆是一个有思想的学究,经常戴着帽子、拄着拐杖在中央公园里漫步,背诵诗歌。
有一次,他的儿子小本杰明问了他一个高中拉丁课上的简单问题,他却给儿子背诵了一篇古罗马著名演说家西塞罗的演讲,就好像是在给很多学生上课一样。
他平日里和家人朋友聊天时往往缺乏耐心,常常会在自己举办的晚宴开到一半时就溜出去看书。
但是,如果谁有幸在20 世纪50 年代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那他真是遇到了伯乐。
格雷厄姆经典语录1. 投资的原则:第一条,千万不要亏损;第二条,千万不要忘记第一条。
2. 从短期来看,股市是一个投票机;而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一个称重机。
3. 投资艺术有一个特点不为大众所知。门外汉只需些微努力与能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即使并不可观)的结果。但是如果想在这个容易获取的标准上更进一步,则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智慧。
4.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使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5. 历史告诉我们的唯一无可争议的真理,就是未来总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永远是这样。
6. 市场只有一种东西从来不会陷入熊市,那就是愚蠢的想法。
7. 最聪明的投资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持股公司的老板。
8. 个人投资者如果有正确的投资原则及投资建议,日积月累下来,投资绩效一定远胜于机构投资人。
信托投资公司的投资标的通常不超过300 个,但散户却可以有多达3000个。真正潜力股的流通数量通常有限,达不到法人一次购买的规模;从这个角度来看,机械法人反而不见得是散户的竞争对手。
9. 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10. 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11. 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是建议罢了。
12. 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13. 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14. 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15. 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订阅号“聪明投资者”2017年10月6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篇编辑:王昌耀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
- 就是省油!用我的方法做春卷,一小勺油同样做的香酥可口
- 这怕不是德鲁大叔的分身吧!我的眼睛已经跟不上他的手速了
- 怀孕为了保住孩子,我同意他和别的女人在房子里当着我的面苟且!
- 深藏在旮旯里的小店,那些年独属于杭城人的回忆!
- 许嵩会过气吗?喜欢许嵩很没品位吗?“佛系歌手”许嵩是我的
- 巴菲特是校董,英特尔创始人是校友,佛山石门学子斩获Top20文理
- 北京胡同记,你的回忆勾起来了吗?
- 为何我的血脂指标老不稳定?如何改善呢?
- 能唤醒回忆的不仅是周杰伦的歌 还有OPPO手机
- 谜底揭晓!vivo全球首发屏下指纹:厉害了,我的蓝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