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贝克:想和中国工程教育谈谈

特别声明:《张贝克:想和中国工程教育谈谈》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张贝克:想和中国工程教育谈谈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有这样一段话: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总会一次次不知觉望向远方,对远方的道路充满憧憬,尽管忽隐忽现,充满迷茫。有时候身边就像被浓雾紧紧包围,那种迷茫和无助只有自己能懂。尽管有点孤独,尽管带着迷茫和无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对,因为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别人的,只属于我的。

张贝克:想和中国工程教育谈谈

这或许是大多工控学子的写照,迷茫但充满未知的自信,总以为自己已经对工控知识了如指掌,而到了实际操作中,却只是面对机器设备时的束手无策、一片茫然。

而张贝克团队创办的“西门子”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的初衷恰好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依据西门子卓越工程师的能力模型和70余年积累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模型,将卓越工程人才的具体要求在竞赛环节中得以体现,从而引导优秀工程人才的培养。在比赛竞争之余,帮助有志于工程领域发展的学生成长为卓越工程人才的平台。自2006年发展至今,每年一届,2017年吸引全国近400所高校的2800余支队伍参赛,成为目前国内工业自动化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学生类竞赛。

张贝克,“西门子”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创办人,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仿真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协先进制造与仿真领域科学传播首席专家,北京化工大学仿真工程中心主任。

张贝克:想和中国工程教育谈谈

举办了十届大赛,张贝克愿望很“简单”——建立传统教育与工业制造人才需求的桥梁,做学生的第二课堂多次到访德国的经历更是让他深深的感受到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下定决心和中国的职业工程教育好好“谈谈”。

 (建议在wifi情况下观看)

      西门子挑战赛及校企联盟探索



德国工程教育的三大特点

第一,德国工程教育对产业界的响应非常快并强调持续改进。工业4.0中国前几年很热,德国不是很热,但是他的教育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教育,而且已经开课了,正在培养相关人才。

 

第二,德国工程教育特别务实,一堂课教育的知识点可能只有一个,但特别注重能力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多来源于实践,老师只是教练,通过实践来学习掌握知识。中国在这方面教育更多的是传授前人的经验,主要是理解、记忆,将来有经验处理。所以德国的教育是前向思维教育。

 

第三,德国教学工具非常简单,很多教学的工具都需要学生自己来打磨。德国人认为先进工具只是缩短了产品的时间提高了质量,而教给学生是更多的要你去创造制作。

 

 (建议在wifi情况下观看)

       未来工程师画像及其成长路径



未来工程师画像

大赛一直强调工程教育,大赛出口的也是工程师,对纯粹的技能型人才关注的并不多。从国家来说,更希望培养和人沟通的工程师与整个产线和系统沟通的工程师,这也是工程师未来的挑战。希望从这些方面来做培养而不仅仅是设备的工程师,而是全方位的工程师。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产品的定义能力很薄弱,能不能把需求进行产品定义非常关键。

1、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要有技术背景,要有敏感的从市场获取商机的能力,而且把商机转化为产品,带领研发团队将产品制造出来。这个对人才要求会比较高,只有有了大批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促进产品的发展。

2、产品出来了能不能大规模的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端。如何批量、大规模保证质量就需要大量的工程师,能够非常严谨的把工作执行完,可重复、可拷贝、可追溯、可升级等等,完成持续的迭代。

产品的定义端和大规模生产端是技术发展的关键,大赛也是盯着这两端。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删除。

乐豆科技介绍

      乐豆科技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中国科技创新的硅谷—深圳,并在北京、青岛、长春、淄博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乐豆科技根植于中国本土制造业和互联网工业,是国内较早一批研究和实践“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两化融合”、“供给侧改革”的智能制造集成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两化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从顶层设计、实施路径到落地实施全价值链整体解决方案,是智能生态创新服务平台。

      乐豆科技核心技术专家由丰田汽车集团、伊顿集团、西门子、富士康、海尔集团等国内外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团队和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博士组成。项目顾问专家具备丰富跨行业制造运营管理经验,目前项目团队已经为纺织服装、家具制造、化妆品、建材、汽车零配件、机械加工等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并辅导其战略蓝图实现。

      乐豆科技与吉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社科院青岛智能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共同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并与国家行政学院在深圳共同设立深圳新经济智能生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