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被叫停 幼小衔接班为何依旧存在?( 七 )

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苏婧认为,一方面,部分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提前学习学科知识愿望强烈;另一方面,部分小学设置招生门槛,或并不是真正的零起点教学,存在教学进度过快等问题让家长不得不进行“补课”。

对于家长们担心的学习习惯等问题,不少专家表示不用过于焦虑。苏婧介绍,幼小衔接一直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话题。其实幼小衔接问题不是到孩子五六岁才发生,它是贯穿于幼儿在园整个阶段的,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伴交往能力,健康的心理培养等。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大班,更有不少针对性的课程和内容:例如,如何认知时间,10分钟能做什么事;认识小学,画出心中理想的小学等内容都会在幼儿园教学中涉及。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为其进入小学学习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石景山区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赵心(化名)表示,在学生入读一年级期间,学校也会给予孩子适应和过渡的时间。“考虑到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较差,会在课堂中安排小歌曲、课间操让孩子放松,或者以游戏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教授知识,尊重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赵心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都能够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