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婴育儿】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心奕心语”

【新爱婴育儿】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心奕心语”

了解了无法延迟满足的心理原因,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只要通过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父母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一、成为孩子自律的榜样。

“照我说的去做,但是不要学我!”如果你如此告诫孩子,然而自身缺乏自律,那么,这样的告诫没有任何意义。父母的不自律,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

◆ 行为上:生活没有节制(比如,熬夜玩游戏、看手机、饮食无度)、不守时、不遵守承诺、做事拖拉、遇到困难轻易放弃,等等。

◆ 在语言上:在冲突和压力下,通过指责、威胁、抱怨、命令、辱骂、讽刺等语言伤害他人。

◆ 在情绪上:在冲突和压力下,情绪失控,比如,故意冷落别人、大吼大叫、砸东西、摔门而出、体罚孩子,对别人暴力相向。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学会延迟满足,那么,我们自己在行为、语言和情绪上必须要有自制力。“我是刀子嘴、豆腐心”、“要不是你太不像话,我也不会那么生气!”这些只是自欺欺人、推卸责任的说法而已,如果你能为自己的每一次放纵找到借口,那么,孩子也会看样学样。

【新爱婴育儿】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心奕心语”

 

二、给孩子爱的滋养。

一提到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自律”、“自制力”,很多父母立刻会联想到“提要求”、“立规矩”、“奖励”、“惩罚”之类的概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父母自己的生活非常严谨,工作努力认真,对孩子严格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孩子却依然不守规矩、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原因在于,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爱和关心,任何管教都是以爱为基础的,因为爱才是自律的起点。

孩子有规避痛苦的天性。所以,不难理解,他们喜欢游戏,讨厌弹钢琴;喜欢假期,讨厌作业;喜欢冰激凌,讨厌蔬菜。那么,父母该如何通过给予爱,帮助孩子学会自律呢?

【新爱婴育儿】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心奕心语”

◆ 了解孩子的需要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比如,不想弹钢琴、作业拖拉,有些父母并不愿意花心思去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他们直奔目的,随意动用家长权威(命令、惩罚、威胁),只想速战速决。

“现在就去弹,马上!”

“今天不写完作业,明天就不准去滑冰!”

然而,很多时候,孩子不去做,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而是因为不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通过沟通,尤其是积极地倾听,父母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的需要和困难,给予理解,然后,冷静地分析问题,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

“你不熟悉五线谱,所以,弹新曲子的时候,认谱子就非常困难,是吗?”

【新爱婴育儿】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心奕心语”

“我们先不弹,先一起来认一下谱子,好吗?”

“你不知道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吗?”

“你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如果我把平行四边形的这个三角切下来,放在这里,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词太多了,总是要不停地查字典,所以读起来很慢,也读不懂,是吗?”

“你把生词画出来,妈妈帮你查出意思,我们先把生词学一下,再读课文,行吗?”

 

◆ 陪伴痛苦

    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生气、抱怨、找茬、发脾气,这些也通常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其实不只是孩子,有些父母也有逃避困难的倾向。他们害怕冲突,只想尽快脱身,尽量缩短与问题接触的时间。比如,把孩子送晚接班,由老师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找一个钢琴陪练,以避免“亲子冲突”;不停地寻求并依赖专家的帮助,试图获得一种“灵丹妙药”。

【新爱婴育儿】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心奕心语”

“我拿这个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不管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样做的结果是,父母和孩子都无法从解决问题中积累有效经验,获得自信,所以,恶性循环,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父母越躲越远。

所以,我们需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勇敢地去面对问题,和孩子一起体验痛苦的滋味。有时候,你甚至不需要安慰他,或者出手相助,只需要静静地陪在他的身边,听他发牢骚、接纳他的坏脾气就足够了。

“真的好难!我能理解你为什么那么沮丧!”

“作业太多了,你担心今天都没有时间玩了!”

孩子会领悟到:面对痛苦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妈妈没有逃走,所以我也可以面对。孩子的天性是愿意满足父母的期望的,你的陪伴带给孩子爱的力量,帮助他坚持下来,最终解决问题,享受更大的快乐。

 

◆ 支持和鼓励。

自信来源于成功的体验。为了确保孩子在付出努力之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

支持

当你发现孩子有逃避困难的行为,或者因为困难心烦意乱,你可以主动询问他:“这事看起来有点难度,需要妈妈帮忙吗?”

你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策略和方法。比如,启发解题的思路;与孩子一起列出时间表,合理安排作业和娱乐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列出作文提纲; 

你也可以与孩子合作完成任务。比如,帮孩子一起收集资料,然后由他来整理;画房子时你画结构,他来画细节;学新曲子的时候,跟他一起读五线谱;写作文的时候帮他查生词。

你也可以给孩子做示范。比如,告诉他你是如何记单词的。孩子知道了方法和步骤,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可能去完成任务。

不要担心你的帮助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精神。如果任务的难度根本超出孩子的能力水平,即使凑合着“独立”完成了,既不能带给孩子成就感(孩子很清楚自己作品的水平),对提升他的能力也没有太大帮助。相反,你的参与起到了脚手架的作用,让孩子通过努力,达到了超越他现阶段水平、更高一级的能力水平,因而能有效提升他的自信。

如果孩子明明有困难,却不愿意让你帮他,你就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态度了。是否

 

鼓励

称赞或表扬是建立在儿童的成绩之上的,是锦上添花,是成人分享儿童成功的喜悦。没有你的称赞,孩子也能因为完成了任务,因为达到了目标而感到满意和快乐。

而鼓励是雪中送炭,是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或者在受到挫折时,帮助孩子看到自己没有发现的闪光点,对自己犯的错误释然。不管成绩如何,它关注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

◆ 引导孩子作纵向的比较。

让孩子和以前的自己比,帮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作横向的比较,和别人比。

“上个星期你还要妈妈扶着上车呢,现在你都可以自己上车了。”

 

◆ 帮助孩子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将原因归结到可控因素,即孩子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练习的次数和时间、方法是否正确,等等,而非不可控因素,如智力、天赋和性格上的缺陷。你可以说:

“没关系,轮滑需要很多时间的练习,没有人可以一次学会。”

“也许你可以试试别的方法,比如先弹右手的曲子,再弹左手的曲子,然后合起来弹,看看这样会不会容易些。”

 

◆ 即使孩子没有成功,也要指出他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其它优点。比如,坚持不懈、他的进步、他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专注等。

“我看到你一遍一遍地试,摔倒了也不怕,你真的非常勇敢。”

“你玩拼图已经十分钟了,真高兴看到你那么专心,那么认真。”

 

◆ 宽容地对待孩子的失误。

帮助孩子知道失误是学习的一部分,是每个人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所必须经历的。

“摔倒了没有关系,我学自行车的时候,摔的次数比你还多。”

“涂色需要很多的练习,没有人能一下子就涂得很好。”

 

◆ 回忆突出事例。

与孩子共同回忆他的突出事例,提示他曾经取得的成绩,帮助他发现自己的能力,让他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你还记得上次在麦当劳,你自己一个人去问阿姨要了吸管,你真的非常勇敢。”

 

值得提醒的是,对于婴儿期的孩子,如果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而故意推迟满足孩子的需要,那就得不偿失了。因为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培养的重点也不一样。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孩子需要发展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所以,父母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需要做出及时回应或满足,而不是延迟满足。

心奕心语,伴随成长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妈妈在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变成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之后,再进行育儿的实践。因为,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而妈妈的学习却需要一个过程,这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只要有正确有效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与载体,每一位普通的父母,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教育专家,同时让自己也得到提升。 “心奕心语”,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父母利用碎片时间,与孩子在游戏中共同成长的方法集及资源库,更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完整、系统的亲子教育课程。

【新爱婴育儿】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心奕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