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未满三岁适合送托育吗?幼儿托育服务呼声高涨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宝宝未满三岁适合送托育吗?幼儿托育服务呼声高涨。来源是。

宝宝未满三岁适合送托育吗?幼儿托育服务呼声高涨。宝宝|呼声|幼儿|未满|服务|太太---


八成父母日均亲子时间不足五小时

两成父母不愿将孩子送入托育机构

无处安放的0至3岁儿童

两周前,王女士刚刚办理了辞职手续。距离下一份工作的报到日还有一段时间,她想给自己放个假。然而在打电话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时,她才意识到,对于作为新生儿母亲的职业女性来说,假期几乎是不存在的。

接电话的是王女士的父亲,在听到女儿已经辞职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后,激动地告诉老伴儿:“她辞职了!我们出去旅游吧!周末就走……不!明天就走!”王女士一时错愕,继而听到母亲的声音也远远传来:“出国是来不及了,就国内玩玩吧!”在婴儿咿咿呀呀的“伴奏”声中,父母愉快地讨论起旅行目的地来,最后还没忘叮嘱她一句:“没事儿(的话),你就赶紧回来带孩子吧!我们得去看看行程。”

王女士无奈,只得婉拒同事们聚餐的邀请,回家“接手”原本由父母帮带的宝宝。丈夫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被宝宝抓得头发蓬乱的王女士忍不住向丈夫倾诉父母“玩”心似箭的决定。谁知丈夫的注意力也集中在她的“假期”上,心不在焉地安抚说:“好,好,能休假也好,有你带孩子,我和老人都放心……哦,对了,下周我要出差两天,回来给你和宝宝带礼物!”

转天一早,从宝宝出生开始就承担了大部分养育工作的老人匆匆赶往机场,甚至没有在确定行程后再次告知她。期待已久的“工作空窗期”就这样被爬爬垫、纸尿片、宝宝餐等等填充得满满当当。王女士从早忙到晚,浑浑噩噩地过了好几天之后才突然醒悟:曾经积极要求照顾宝宝的父母其实早已经累了,连周末能搭把手的丈夫也适应不了围着宝宝转的日子。家长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单独面对养育孩子这一任务时,每件小事都堪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受访家庭画像

本期“今晚调查”关注0至3岁儿童的托育早教问题,调查由本市河东区向阳街道党工委发起,共发放问卷354份。在全部受访家庭的0至3岁婴幼儿中,男宝占53.4%,女宝占46.6%,基本持平;独生子女家庭占78.2%,非独生子女家庭占21.8%;家庭结构为三代同堂的占50.8%,三口之家占46.9%,单亲家庭占2.3%。

受访者(或配偶)生育孩子时年龄在20至24岁的占8.5%,25至28岁的占35.0%,29至35岁的占48.6%,36至40岁的占7.3%,41岁以上的仅占0.6%。有83.9%的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过半数家庭的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

受照料幼儿 家长力不从心

本次调查发现,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为主要照料人的儿童,占比高达69.7%,仅有28.2%的0至3岁儿童在白天由父母负责照顾;而在工作日平均每天照料、陪伴孩子的时间能够超过5小时的父母,更是只有18%。

谈及在家庭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51.7%的父母认为自己工作太忙、照顾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35.3%的家长在教育观念方面与长辈存在冲突,26.6%的家长觉得自己对婴幼儿的发展特点不够了解。年轻父母们对于孩子养育的现状并不满意,但又迫于现实因素和压力,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宝宝|呼声|幼儿|未满|服务|太太---

宝宝未满三岁适合送托育吗?幼儿托育服务呼声高涨

过半家长积极参与早教

在女儿出生以前,徐先生曾经以为自己会像同龄朋友们一样,成为“什么都不管”的无能爸爸。然而小宝宝“迎风就长”,越来越可爱,也越来越牵动着一家人的心。他从“什么都不管”,渐渐变成了“什么都想管”的麻烦爸爸。

徐先生还记得女儿周岁以前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他还在读在职研究生,周末也要上课,女儿几乎全由太太和岳母带,他只在女儿没睡觉的时候“亲亲抱抱举高高”,能把女儿逗笑就是他一天之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一个周末,他没有课程,太太说要带孩子晒晒太阳。他抱着女儿刚下楼,女儿就伸手往一个方向指。他本来以为她只是在看小区里的风景,可是刚往另一边走了几步,她就挣扎起来,很不高兴,非要大人往她指的方向去不可。他好奇,就跟了过去,结果发现是老人们扎堆聊天、锻炼身体的一小块活动区域。女儿为什么会指着这里?他反思了一番,觉得只能是岳母常常抱着她来聊天,所以她才以为出门就是要来这里。他专门询问了此事,岳母觉得委屈,太太也不高兴。

但徐先生却触动很大:这么小的孩子,正是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教育稍微有点偏差,就会给她留下错误的观念。他开始给女儿讲故事,陪女儿看布书、玩玩具。等到太太张罗给女儿报名早教班之后,他主动提出来要和太太轮番陪女儿玩耍、学习。

徐先生最新的计划是想为女儿写一本《成长日记》,记录下女儿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下自己接触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有些人这样做可能是为了把它给孩子看、给别人看,但我只想给自己看,知道我做的哪些工作是有效果的、要继续坚持;哪些努力可能有反作用,需要接受个教训。”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时间完成这个计划。

早教的接受程度较高

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我们发现92.1%的0至3岁儿童家长的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父亲文化程度在本科以上的占60.7%,母亲文化程度在本科以上的也高达57.3%。这些家长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物质基础较好,接受新事物快,对教育孩子的要求相应较高,加之目前社会上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层出不穷地涌现,有超过五成的家长已有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组织各类活动的经历,已成为多元化早教模式的实践者。

针对“早教的必要程度”这一话题,38%的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早教是非常必要的,41%的家长认为是必要的。47%的家长认为0至3岁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阶段。

宝宝|呼声|幼儿|未满|服务|太太---

宝宝未满三岁适合送托育吗?幼儿托育服务呼声高涨

家长多方学习

本次调查发现,家长在子女早期教育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首先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情况及运动技能发展。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最为关注的领域”的调查中,54.2%的父母选择了“身体健康及运动技能”,49.2%选择了“生活自理及独立能力”,其后依次为“人际交往及情绪情感”、“早期智力开发”和“语言理解与表达”。

家长通过哪些渠道关注、获取科学育儿知识?调查结果显示,61.6%的家长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途径接受指导,55.6%的家长选择参加早教机构的亲子活动获取知识,31.4%的家长通过阅读育儿书籍来获得所需要的育儿知识,只有19.8%的家长采取向长辈、亲友咨询的方式了解育儿知识。

幼儿托育服务呼声高涨

向阳楼街域内有各种类型的新老居民小区20余个,来自街道党工委的张卓曾经和同事们组织过多场家长座谈会。令她感触最深的是: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们愿意为孩子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更下本儿了”。

张卓听父母讲述过,自己才45天大的时候,就被父母带到单位的托儿所了。和她差不多大、生于双职工家庭的同龄人,大多是在“社会性养育”的背景下成长的。同样是这一代人,如今却面临着不知道孩子该谁养、怎么养、怎么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发现家长对托育服务很有兴趣。很多家长都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家庭环境,只有家长给孩子阶段性、临时性的指导是不够的。”作为母亲,她很期待幼儿托育服务能够满足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

托育意愿近半

当被问及是否需要幼儿托管这项服务时,有47%的家长表示“需要”或“非常需要”,31%的家长表示“可有可无”,只有22%的家长表示“不需要”。

在关于“将孩子送往托育机构”的意愿调查中,44%的父母表示愿意,22%的父母选择不愿意,另有34%的家长态度不明确。参与调查的父母对孩子的托育服务需求的分布较为均匀。

宝宝|呼声|幼儿|未满|服务|太太---

宝宝未满三岁适合送托育吗?幼儿托育服务呼声高涨

托育年龄降低

40%的家长认为孩子满3岁以后再送到托育机构会比较好,有32%的家长认为孩子满2岁后即可送到幼儿园,只有28%的家长认可将2岁以下的孩子送往托育机构。

六成家长认可0至3岁儿童接受社会托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对0至3岁婴幼儿进行专业照料和培育,正是当前急需的社会服务。

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徐爱好博士长期关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领域研究工作。徐博士指出,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从3岁开始,3岁以下儿童抚育主要依托于家庭和少量的民办幼儿园早教服务。

徐博士强调:“家长不仅想要养好孩子,更想要教好孩子,希望在孩子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通过更加科学的抚养和教育,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的‘4-2-1’家庭结构使3岁以下儿童更加渴望结交更多小伙伴儿,融入团体活动,因此社会托育服务供给的年龄也应该相应提前。”

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合作,为孩子提供更高水平的托育服务,是解决家长对3岁以下儿童抚育困境的破题点。

家长关心什么

调查显示,首先,能距离家庭远近是影响父母选择托育机构的主要原因,占比达64.7%;其次是托育机构的环境与硬件设施,占比为61.9%;而师资水平是决定家长选择托育机构的第三大要素,占58.8%;考虑托育费用的家庭占46%。

相比之下,家长对于托育机构的课程体系和知名度的要求并不高,二者均占17%左右。

在0至3岁儿童托育服务有待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父母想要就近选择托育机构的愿望很可能无法马上得到满足,只能依靠现代化的交通方式拉近家庭与托育机构的距离。托育机构硬件与软件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享受到的托育服务、早期教育的质量。

从现实情况来看,只发展一定数量的托育机构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标准、培养人才、加强监管等等一系列的措施,才能消除更多年轻夫妻生育二胎的顾虑,确保0至3岁儿童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今晚报媒体融合部出品

今晚报采访人员刘强 张译丹 实习生孟梦 制图雷蕾 王欣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