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海南30年| 高龄“闯海人”熊建华的追梦史

//《岁月如歌·海南30年| 高龄“闯海人”熊建华的追梦史》的文章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傻大方摘要开始: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海南这片热土。---傻大方摘要结束


详细内容>>>

商报全媒体讯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海南这片热土。

(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李兴民 张萌 摄影报道)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海南这片热土。在这支追梦队伍中,有这样一位闯海人,他开着方向盘在右边的小车,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来到海南,如今这位闯海人已是81岁高龄。1月31日,商报记者在海口市世贸一家咖啡馆采访了这位十分健谈的老人,他叫熊建华,现在担任海南省创业导师团指导专家,经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闯海人以及其他朋友一起做公益事业,给海南高校大学生讲课,甚至这些年还把课堂移到广东、江西一些高校。对于那段闯海经历,熊建华给记者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岁月如歌·海南30年| 高龄“闯海人”熊建华的追梦史

(图):岁月如歌·海南30年| 高龄“闯海人”熊建华的追梦史。图片来自互联网与傻大方资讯无关。

  追梦农业 结果刚投入精力项目便“夭折”了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海南这片热土。

1988年9月的一天,51岁的熊建华自驾车带着全家人第一次来到海南。在来海南之前,熊建华已是中国科技大学光明科技公司办公室主任,之所以放弃优越的工作决定来海南发展,说起来还是因为早他半年前来到海南的挚友的强力推荐。那年,熊建华听这位朋友说,海南要建省了,这里可是个自由岛,像他这样的人才在这里发展大有“钱途”。一听这话,熊建华着实动心了,自己正当年,内心里激起的创业梦想始终让他跃跃欲试,想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

“最开始的时候,是听了朋友的介绍,冲着全国独一无二的热带农业来到海南的。”熊建华回忆,这位朋友告诉他,他们公司在海南有3000多亩地,种了很多的桑树,由于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海南比内地在农业方面具备更多的优势。比如,在内地桑树一年只能收获5次,而在海南却能收获8次以上,几乎多了一倍的收获次数,自然产量很容易相当可观,而且这个项目已经有了投资人,资金很充足,他们公司希望能够请熊建华这样的专家过来管理。“当时我在江西工作时曾是科技扶贫老区技术促进会的秘书长,所以一听朋友这样介绍就欣然从命,决定要来到海南再次创业。”然而,当熊建华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和全家人来到海南1个月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项目的资金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桑树没人管了,项目也成了“半拉子”。

东山再起 农业损失工程项目补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海南这片热土。

初来乍到的熊建华,信心满满,意欲在海南热带农业方面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结果刚来海南,就遭遇了公司的变故,这对熊建华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看着当时比内地落后的海南,再加上9月份炎热的气温,熊建华一度十分沮丧。然而经过了几天的煎熬,熊建华没有被打倒,而是毅然决然地到处考察,寻找商机。

在考察过程中,熊建华曾经尝试经营海南昌江腰果,但是很快便发现种植腰果的土地十分分散,不便管理,只得选择放弃。后来,熊建华又到儋州松涛水库附近找到了一块400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百香果,让他欣喜的是,不到半年就成功结果了!然而在欣喜过后,熊建华却又遇到了令他十分棘手的问题:果子是健健康康的收获了,然而却没有销路!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百香果,熊建华急的整夜睡不着。熊建华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将百香果送给了山西公路系统,免费分发给职工。

虽然在农业种植方面没有赚到钱,但熊建华自豪地说:“好在意外从山西公路系统得到了一个项目的工程承包权,弥补了种植农业的亏损。”熊建华通过这件事,不断摸索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日后熊建华在其他行业的发展十分珍贵。

雄心勃勃 投资电影结果这条路也没走通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海南这片热土。

离开了农业,熊建华又雄心勃勃地开始考虑制作电影。那时,西安电影制作厂负责人看好了海南这座天蓝海清的岛,准备在海南成立分公司。由于熊建华擅长电影策划,负责人几经周折便找到了熊建华。

“那时候拍一部电影也就需要五万元,但那时候缺资金,也缺好的剧本和导演,所以电影这条路也没能走通。”熊建华感叹:“你们看看现在,每个人的手机都成了一部‘流动的摄像机’,记录下来的故事都可以说是一部微电影!”虽然今年熊建华已是81岁的高龄,但乐观健谈的他每天都会了解最新新闻、政策,利用手机看看热门的视频。“别看我年纪大,但我也经常充电学习,与时俱进。”

对于电影没有能够拍成,到现在熊建华依然觉得留下了遗憾。但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觉得在闯海人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留下的是坚强的,回去的是无奈的。现在回头看这些留下的人,确实推动和见证了海南发展,熊建华老人便是其中一员。

老骥伏枥 退休不退志热衷公益事业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海南这片热土。

如今,熊建华已81岁高龄了,看着海南从一片荒芜的小岛发展成为如今的繁华都市,熊建华觉得很欣慰也很自豪。“我刚开车来到海南的时候,滨海大道还不是现在的样子,这一片什么都没有,那时候路上没有红绿灯,也没有几辆私家车的。”提起海南初建省,熊建华用的最多的一个形容词就是“落后”。

熊建华称海南今非昔比,到处充满了他青春奋斗的足迹。现在虽然退休了,但他退休不退志,如今还担任海南省创业导师团指导专家,是一名创业导师,经常义务为大学生讲创业方法,让他们了解更好的创业道路。“现在大学生毕业后都不分配工作,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我本身就是一名创业导师,自己愿意为他们提供好的创业方法。”

谈到对未来海南发展的建议,熊建华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说,海南可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因为海南的海域面积在全国最大,海底资源还有许多没有开发,所以发展海洋经济将成为未来海南最有“钱途”的一条路。

对话闯海人: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海南这片热土。

记者:无论成功与否、辉煌与否,每个“闯海人”都难忘初到海南的日子。你现在对那段岁月是怎么看待的?

熊建华:那时候海南电还不够用,总是停电,一停电就满街都是发电机。台风也多,每次台风过后遍地都是树枝、吹落的广告牌,显得十分落后。不过那个时候的海口,到处人山人海,每个人都激情彭拜,苦并快乐着。

记者:你喜欢海南吗?海南那些地方值得你留恋?

熊建华:我现在很爱这片土地。海南这地方养人,现在的我虽然年龄大,但是行动自由,过得十分开心。蓝天白云、洁白沙滩、瓜果蔬菜,真的是一座宜居、宜养的好地方。

记者:大浪淘沙后,每个“闯海人”也都寻找着新的奋斗方位。你现在退休了,可以颐养天年,却无私地做公益事业?

熊建华:我现在退休了,但我的身体还好,身体还硬朗,思维还敏捷,还能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就选择把自己从事青年创业指导有关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大学生们。只要他们有需要,我都愿意义务讲授创业方法,指导更多年轻人创业、就业。

////////本文岁月如歌·海南30年| 高龄“闯海人”熊建华的追梦史。由网友'[hansen]'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