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以后人才这样分类评价,不再唯论文、重资历、“一刀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实行分类评价
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
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
责
,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建立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快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开发工作。建立评价标准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
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完善人才评价诚信体系,建立诚信守诺、失信行为记录和惩戒制度。 探索建立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
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
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
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
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
实行差别化评价,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作出贡献、追求卓越。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
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合理设置评价考核周期,注重
过程
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
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评价考核周期,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
这些重点领域这样改革↓↓↓
科技人才
分类评价
对主要 从事 基础研究
对主要 从事 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对 从事 社会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
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
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数量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
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
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适应科技协同创新和跨学科、跨领域发展等特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评价办法, 实行以合作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重点的整体性评价。
对创新团队负责人以把握研究发展方向、学术造诣水平、组织协调和团队建设等为评价重点。尊重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 杜绝无实质贡献的虚假挂名。
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
分类评价
对主要 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
对主要 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人才
对主要 从事艺术表演创作的人才
优秀网络文章与论文等效
突出成果的研究质量、内容创新和社会效益,推行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成果、优秀网络文章、艺术创作作品等与论文、专著等效评价。
教育人才
深化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全面考核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注重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 根据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将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落到实处, 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职业院校教师这样评价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按照兼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要求,完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吸纳行业、企业作为评价参与主体,重点评价其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
严禁简单用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师
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新要求,建立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工作业绩和一线实践经历。严禁简单用学生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医疗卫生人才
分类评价
对主要 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才
对主要 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
对主要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等的公共卫生人才
建立符合 全科医生
技术技能人才
分类评价
坚持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职业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价、专业评价和企业认可相结合的原则,
对
技术技能型人才
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要求,对 知识技能型人才
对 复合技能型人才
企业、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
这些企业人才可放宽申报条件
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对业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可放宽学历、资历、年限等申报条件。
健全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重要标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评价制度。
创新基层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对 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
健全 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完善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
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
破除论资排辈、重显绩不重潜力等陈旧观念,重点遴选支持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有真才实学、堪当重任的优秀青年人才。 加大各类科技、教育、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支持力度,鼓励设立青年专项,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
- 定了!珠江河畔的广州恒大新训练基地定位仅次于西班牙马贝拉
- 泗阳人才信息网第十九波招聘来袭!千万别错过!
- 欧神诺陶瓷泗阳营销中心 招聘来啦!
- 放大招!浦东人才发展“35条”出炉!
- 深圳的房子,还能买吗?毕竟已经很贵了,以后还能涨吗?
- 一二线城市人才引进频“放大招” 引进更要留住用好
- 2018最新CFA人才培养方向及薪酬解读
- 定了!央行下了铁命令!6月30日金融圈大终结!
- 定了!济南人的梦很快要实现!市领导拍板:济南地铁明年元旦通车
- 只有潮汕人才懂这种水果的奇特吃法,吃过一次就让你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