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动静有多大!?从李旦禅位就能看出!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唐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动静有多大!?从李旦禅位就能看出!》。来源是。

唐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动静有多大!?从李旦禅位就能看出!。争斗|睿宗|动静|李隆基---


争斗|睿宗|动静|李隆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唐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动静有多大!?从李旦禅位就能看出!

华夏皇帝漫谈之唐睿宗李旦

睿宗即位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立谁为皇太子。按规矩应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按功劳应立三子李隆基。睿宗很犹豫,因为处理不好,又将是一场宫廷事变。长子李成器表示愿意让贤,大臣们也支持李隆基。睿宗最后决定立李隆基为皇太子,封长子李成器雍州牧兼太子太师,恰当地处理了这一棘手的难题。睿宗听从太子李隆基的举荐,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革除中宗时的弊政,重振朝纲。

争斗|睿宗|动静|李隆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唐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动静有多大!?从李旦禅位就能看出!

黎明版李隆基

睿宗即位后,经常与妹妹太平公主商议国家大事。每次宰相奏报政事,睿宗都要问是否和太平公主商议过,然后才问是否和太子商议过。太平公主的请求,睿宗都予以满足。宰相的进退全凭公主的一句话,当时宰相七人,五人都是太平公主举荐的。

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断加强,但她发现太子李隆基颇有才干,不容易控制,便想废掉李隆基,由此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睿宗明白,此时儿子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太平公主抗衡,便采取“和稀泥”的办法,息事宁人。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正月,姚崇、宋璟劝睿宗外放宋王李成器做刺史,加强东宫的保卫力量,将太平公主安置到蒲州。睿宗按他们的建议发布诏书,第二天,又命太子李隆基监国。太平公主知道后,非常恼怒,当面责备李隆基。为保全姚崇、宋璟,睿宗将二人贬到外地任刺史。

争斗|睿宗|动静|李隆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唐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动静有多大!?从李旦禅位就能看出!

睿宗想尽快让位于太子,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极力劝阻,他最终采取折中的办法,让太子负责处理一切政事、军务、死刑和五品以上的官吏的任免。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七月,天空有彗星出现。太平公主抓住机会,唆使术士游说睿宗“彗星出现,陛下将有灾难,东宫可能是祸源。”没想到这一招非但没有让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反而是睿宗有了马上传位给太子的理由。太平公主见弄巧成拙,只好做顺水人情。八月,睿宗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到了最后关头。李隆基先发制人,迅速扑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完全控制了局面。

争斗|睿宗|动静|李隆基---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唐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动静有多大!?从李旦禅位就能看出!

睿宗下诏,军国政事全由皇帝处分,自己不再过问政事。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做了四年太上皇的睿宗在百福殿去世,享年55岁,死后葬于桥陵。

唐睿宗李旦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662-716年

父母:父,高宗李治;母,武则天

后妃:刘皇后,窦皇后等

年号:文明、景云、太极、延和

在位时间:公元684-690年;公元710-712年

谥号:兴孝皇帝

庙号:睿宗

陵寝:陕西桥陵

性格:淡泊、明智

听说关注我的朋友,运气都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