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首次修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新时代首次修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新时代首次修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修改宪法,目的在于更好实施宪法。此次修宪,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也是海外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他们这样说↓

为新时代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本次宪法修正案草案条文铭刻着时代的烙印,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是中国人民走出来的。”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勇说。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卫岗表示,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国家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对于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作用,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时代首次修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3月7日,人大福建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重庆市委员会副主委、重庆出版集团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别必亮表示,此次修宪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修改,

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

,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出发,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当中,高瞻远瞩、眼光远大。”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表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表示,本次宪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有利于设区的市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制定体现本行政区域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更为有效地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代首次修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3月7日,在中共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热烈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一致认为修宪符合中国现实国情。 

充分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表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但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直接关系世界上最多人口群体的生活是否幸福。无数实践证明,我国各个时期的发展都需要有明确的思想去指引。”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专职副主席赖明表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是中国发展的现实要求,体现了执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新时代首次修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在3月7日下午举行的小组会议上,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政协委员热烈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张海迪委员在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科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断,这是历史事实和现实写照,将其充实进宪法总纲第一条第二款,与宪法对我国国体的规定内在统一起来,

是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体现。

“从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贯穿始终的一条指导方针。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同时,宪法也要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这次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内容,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张志勇说。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代表委员表示,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修改宪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政法委书记王洪祥表示,

宪法修改谱写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新篇章,对于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里程碑意义。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法治建设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时代首次修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3月7日上午,人大湖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宪法修正案草案关于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统一战线制度等内容的修改,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的高度自觉,以及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推动宪法完善发展的责任担当。

“对于军队来说,维护宪法权威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全国人大代表、南部战区海军合肥舰舰长赵岩泉说,“全军官兵要带头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而努力奋斗。”

外媒:修宪有利于中国的长期改革和发展

海外媒体近日评论指出,

此次修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次制度“升级”,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中国正处于历史机遇期,需要宪法充分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文章指出,

中国修宪与两会透露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诠释了中国领导层推动改革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改革和发展有利。

多维新闻网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对宪法进行修改,体现的是执政党在国家制度现代化探索上的传承。这种在国家发展长远规划上几代人持续巩固落实的接力过程与西方多党制有着根本不同。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正是中国这样一个在近代以来曾经积贫积弱的国家,能够快速崛起的制度性原因。

塔斯社报道说,修宪旨在加强中共中央在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全面繁荣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反映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强调法治对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巴西门户网站“红网”报道指出,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建议反映了中国的民意,宪法的修改将在经济上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有助于中国集中力量推动改革,引导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社论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列车之所以一路顺风、快速前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治制度的相对稳定。

法国《欧洲时报》在题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中上下求索》的文章中指出,本次人大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审议和通过宪法修正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多次修宪,其根本的原则与方法论始终如一,都是务实求真,与时俱进。

经济日报“中经观点”

巩固制度优势 护航新的时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方面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宪法的保证和推动。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宪法也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代表们在审议中普遍认为,宪法修正案草案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体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充分展现“四个自信”,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4次对1982年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形成了一部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

多年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必须坚决维护、长期坚持、全面贯彻。

回顾这一历史进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有力地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展现了我国的政治追求、制度优势和发展成果;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我们党和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不断呼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不断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不断顺应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奋斗目标。

自2004年修改宪法至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又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新的形势、新的实践,都对新时代我国宪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才能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这一重大决策。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完善国家主席任职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涉及修改宪法的有关内容等,都通过法定程序载入国家根本法,必将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修改宪法,目的在于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对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要深刻认识这一举措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共同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坚定“四个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其他人都在看

?习近平: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

?给力!部长们透露8个民生工作细节,信息量很足!

?王毅纵论大国外交,对美、俄、日、印关系,他分别说了什么?

?2018“国家账本”来了,一图帮你读出数里行间的奥秘

新媒体编辑 / 万政

来源 / 经济日报(

采访人员曹红艳、王新伟、李万祥、温济聪、佘惠敏、李治国、廉丹、王玥、周琳、熊丽、韩秉志、李春霞、欧阳梦云、暴媛媛、李彦臻、李景录、肖伟、彭江

新时代首次修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