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分享】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第二集)

本文《【视频分享】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第二集)》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分享】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第二集)



编者语:

继上一次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四年之后,舌尖上的中国重回观众视野。按照本季导演刘鸿彦的说法,“本季《舌尖上的中国》希望探索的是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敬请阅读!

 

文/金融读书会

 



距离上一季播出四年之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第三季今年回归。





《舌尖上的中国

3

》已于

2

19

日,也就是大年初四晚上

8

点首播。

CCTV-1

综合频道以及

CCTV-9

纪录频道同步播出,每天一集,连播八天。其他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将在

20

日后跟进播出。在近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还曝光了第三季的宣传片。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视频分享】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第二集)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让中国饮食依时而变,智慧灵动,中医营养摄生学说创造了食材运用的新天地,儒家人伦道德则把心意和家的味道端上我们的餐桌。淘洗历史,糅合时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天地间升起烟火,用至精至诚的心意烹制食物,一餐一食之间,中国人展示个性,确认归属,构建文明,理解和把握着世界的奥妙。中国饮食生长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宽广的时空中,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我们珍贵的滋养,《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继续近观饮食之美,远眺中华文化的魂魄。



和前两季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舌尖上的中国

3

》的导演不再是陈晓卿,现在的导演是刘鸿彦

按照刘鸿彦的说法,

“本季《舌尖上的中国》希望探索的是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

 

《舌尖上的中国

3

》八集的主题分别为: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李立宏将继续担任讲解。刘鸿彦对《北京青年报》说:“之所以做这样的结构,其实我们里面是有一些内在的思考和逻辑——大家都会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这个东西是怎么切的,怎么做的,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东西。我们希望呈现这个食物是怎么做的,再把背后附着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

 

“舌尖3”会加大美食的比例,相应减少故事性的成分。与前两季最大的不同,《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在全世界框架下审视中国美食,会有更宽阔的视野,也会出现国外食物与国内食物的比照。主创团队们除了将视野拓展到海外,展示异域美食,探寻中国美食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与演变外,还会更多关注美食诞生的历史背景、渊源、纵向

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层基因。

拍摄团队将近

200

人,除了央视自己的团队之外,还有来自荷兰和台湾地区的摄影师和剪辑师加入。团队走访了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

115

处地方,并采访了

300

多个人,涉及

400

多种美食。预见又会在我们吃货界掀起一阵新的波澜。

 

附舌尖上的中国

3

相关视频

,供大家一饱眼福!此外,恭祝各位读者新春

快乐

,万事胜意!



【第一集】

器 食材与刀、锅、灶的缘分

 



从陶器、青铜、铁器、瓷器,中国烹饪器具一路走来,伴随着文明的不断前行,新材料的发明、发现与应用,烧烤、蒸煮、煎炒也相继出现,中国烹饪方式产生了飞跃。有时候是厨具餐具创造了烹调方法,有时候烹调方法的需要则推动了厨具餐具的革新。 漫长历史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食材,烹调出最好的味道,从厨具到餐具,中国人发展出了独特的工具智慧和审美意识。



【视频分享】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第二集)

(长按二维码即可观看第一集)



【第二集】 香 闻着就让你垂涎的小吃



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了多样独特的小吃品类。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坛亲和、最能体现当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小吃浓缩一地风土人情,成为别致的地方民俗符号,体现着当地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



【视频分享】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第二集)

(长按二维码即可观看第二集)



【花絮集锦】





《舌尖上的中国3》花絮 专访摄影师Ton





《舌尖上的中国3》花絮 摄影师Ton包饺子  

 

(完)



本篇编辑:薛瑶(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



【视频分享】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第二集)

【视频分享】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