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始于修心 心净者胜之!
特别声明:《交易始于修心 心净者胜之!》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本文来源: 七禾网 李烨
众所周知,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的,在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支配,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投资者都难以做到客观,哪怕是程序化交易其策略也是基于历史数据或者市场的通用方法由人编写的,有时候也会因为主观情绪的波动而被改变策略逻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心理因素在投资中的重要地位。
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帮助我们增强内心的定力,不至于在交易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交易是对人性弱点设置的游戏,资本市场其实就是一个人性的游戏场,我们倘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玩家,势必要先了解游戏规则,即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修心恰好能帮助我们回归本心,知道自己人性的弱点,然后对症下药,不断修复投资时的心理世界。寻找内心世界的平静能让我们保持冷静,更好地避开外界种种因素的纷扰,学会知足常乐,不被利益所诱惑,坚守自己的交易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分析局势,专注投资又不为投资所绑架。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界人士,在专注于交易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内心世界的修行。交易之余,他们不再泡在行情研究和策略修正里,而是转向茶艺或传统文化,沉淀心绪。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应该在于随着交易年限的增加,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情绪和心性对交易成败的影响有多大,所以
试着从修心的角度出发,调节自己在交易过程中的心态,用心灵去交易,克制欲望,享受更自由的人生。
笔者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说得是一位非常精通易术占卜的人算到自己十分心爱的花瓶将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破碎,于是决定在那天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他在当日将花瓶摆于桌子正中央,寸步不离守护。到了吃饭时间,其妻见唤其多声均不应答,大怒,上前用力一拍桌子,花瓶应声掉在地上摔碎了。此人顿悟,感叹左算右算却未将自己算入其中,从此不易不卜。故事中的主人公没有将自己融入系统之中,因为这样也就无法把握自身行为对事件的结果产生的影响。
交易亦是如此,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影响着价格的波动,价格波动又反向干预其行为,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反馈。在这样一个混沌的体系中,心灵交易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达成个体和整体的和谐统一,并使得投资者与市场形成有效互动。
有语云:“交易始于修心,次理念、次策略、又次技巧,世人常反行之,故事倍功半者多矣!”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
从自我内心出发的交易才能够收放自如,让交易成为生活的调味品而非必需品;其次,拥有一套正确的交易理念可以使我们充分把握住交易机会,不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再次,有效的策略能保证我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攻守平衡、进退有度;最后的投资技巧则有利于我们找到更优秀的进出场位置。而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总是花了大心力却得不到理想的投资效果。
说了这么多,如何修心呢?笔者在此分享几种较为常见且易实施的方法:
1、喝茶。茶道属于传统东方文化,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放松解压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沏茶、饮茶来沉淀浮躁的内心,美心修德、学习礼法。中国茶道讲究“道法自然”, 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饮茶者的心性能在一冲、一泡之间得到完全的释放,心境归于恬静、无为,心灵随茶香弥漫,升华至“无我”的境界。
2、研读传统文化。目前,除了投资的话题外,市场上的大佬们聊得最多的就是传统文化,如孔孟庄周等。研读传统文化在扩充我们知识面的同时还有助于我们学会如何修身养性,克制欲望,懂得知足常乐。这样一来,内心能够少很多烦恼,也就能够静下来心无旁骛做投资。
3、冥想。冥想能够帮助我们放松身心,使人进入一个安宁、平和的状态之中,进而释放人的压力与紧张。在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可放些轻音乐),盘腿而坐,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随着自身的一呼、一吸,我们的思绪也会得到整理和归纳。每日抽30-60分钟抛开眼前生活的一切,静坐冥想也不妨为一个修心的好方法。此外,长期坚持冥想还能大大提升注意力,加快大脑反应力。
最后,送各位一句话:“成功投资的敌人不是市场中的对手,自己而已,古往今来,有成者必注意修身与修心。”
延伸阅读|往期精彩回顾:
《少有人走的路》:交易心态修炼的总纲
来源:期惑讲堂
前一段时间,给大家推荐过一个必读书单,其中就包括今天要讲的这本
《少有人走的路》
。
这本书,不少人推荐了,不仅仅是一些交易高手,更包括与一些与投资无关的有为人士。
该书讲述了如何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虽然不是直接讲交易理念的,但其中许多东西其实是放之四海皆准之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交易心态修炼颇有帮助。
正如该书开篇所言:
人生苦难重重,交易也是如此。在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的市场里,从来不会有一直一帆风顺的交易,练就一个强大的内心,已不变应万变,是我们交易者应该努力做到的。
《少有人走的路》
编者摘录了该书的一部分观点,以飨读者,也欢迎大家补充更多与交易相关的部分。
精华摘录:
1、
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这句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2、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3、
多数人认为勇气就是不害怕。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
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4、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5、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6、
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
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
7、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正如谎言说得越多,就越是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
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间,也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8、
一辈子真的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所以不妨对爱你的人好一点,也对自己好一点,今天是你的枕畔人,明天可能就是你的陌路人,如果这辈子来不及好好爱,就更不要指望下一辈子还能遇见。
9、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父母,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他们也可能在面临痛苦抉择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当然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10、
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
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11、
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要立刻解决,不然他们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但
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这种心态更为可怕,通常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
12、
成熟
不在于你是否西装革履、谈吐文雅,而
在于你是否面对问题和痛苦而不回避。
13、关于放弃:
1、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2、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
3、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14、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蛋壳里。
我们被这种自以为是的安全感填满周身,在这里面我们不用承受压力,不用面对痛苦,不用承担责任。我们舒适的生活着。 而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
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15、
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
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精华摘录下篇:
1、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2、即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
没有任何心灵导师能牵着你的手前进。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3、
耶稣说:“不去评判别人,你自己就不会被批评。”但他没有说:“永远不要评判。”只不过每一次对别人品头论足时,也要准备接受别人的品头论足。耶稣还曾说过:“首先取出你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把眼中的木屑看得更清楚。”意思是,
在评判他人之前,先评判自己。
4、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
,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虚假、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5、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发现错误并反躬自省,我们通常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并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我把
那些不会自我调整的人称为“说谎的人”,因为他们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自欺欺人,对自己的错误和陋习茫然无知。
他们发习惯性思维就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无论何时何地。即使错误有迹可循,他们也不会做出自我调整,反而去抹杀这些错误痕迹,并为此消耗他们大量的精力。不仅如此,他们还盛气凌人,经常责备他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以保护他们自己的病态。
这种抹杀和责备,恰恰就是他们的罪恶之源。
6、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
人生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7、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
真正的自制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态度谦虚,脚踏实地。
8、
尊重事实。 何为尊重事实?书中用了一个类比:绘制地图。人的一生在不断的绘制自己的地图,这份地图需要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所经历到的事实来不断地完善、修葺。但有些人却不愿对自己的人生地图进行修改,认为自己的地图已经完美无缺了,这样就使得自己的人生再无前进发展可言。
使用过时的地图指导人生、坚守过时的地图不去改善,这种病症在心理学上叫移情。
9、
真正的爱,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10、只有在相同情况下,其他人通过类似的经验,也能够得到一致的结论,这才是可靠的经验。
11、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12、
培养某种特殊嗜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
13、
通过研究一些圣贤之人,对他们的特征进行了一番探讨之后,我们明显地发现了一些共同点:
一流的智慧,充分的认知,尽情享受生命,坦然面对并接受死亡,工作效率高,且极富创意。这些人慈悲博爱,善良真诚,他们勇敢地面对痛苦,不逃避恐惧,不自欺欺人,最终修成正果。
14、
身体可以变老,但心灵绝不能变老,
我们不能阻挡生命的衰老和死亡,但我们可以让心灵永保年轻,不断成长。
这种不间断的改变和转换的能力,恰恰是我们人性最显著的特征。遗憾的是,我们通常把他们遗弃了。
15、
不管是对于男人还是女人,判定其心理是否健康,都不在于我们有多少避免危机的办法,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早一点面对危机、并且向下一个危机挺进。换句话说,
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看我们一生当中究竟能应对多少危机。
拜年啦
版权声明:和讯期货
除发布期货市场行情评述、行业要点解读等原创文章外
,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 旅博会“一对一”交易洽谈签约金额2.17亿元
- 监管最新动态:证监会对6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沪深交易所引入北
- 独家|乐视网仍将面临暂停上市 12个交易日股价翻番游资缘何疯狂?
- 工薪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五千元,究竟始于何时
- 阜新最新二手车、二手物品交易信息(2018年9月3日)
- 丑事:女子与农民工树林内20元交易,还可砍价! 四个人当街被扒下
- 4.6亿资金傻眼!ST长生停牌前仅剩一个交易日
- 滦南:旗袍修身 大美修心
- 真解气!遂宁民警空降犯罪交易现场,偷车贼一个都没跑脱!
- 中萨建交有“交易”? 外交部回应:完全是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