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我叫孙欣,

是 2017 年精河县国税局驻茫丁乡五棵树村工作队的队员。

驻村这一年,是我人生旅途中最难忘的一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驻村故事。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驻村工作队队员与全体村民合影。



回想初来五棵树村的场景,仍历历在目。第一次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开座谈会的认真、第一次入户走访时站在老乡家门外轻轻敲门、第一次在田里的劳作到日落西山......这无数个点滴都让我收获颇丰。

它带给我的不仅是工作上的进步,更是真心付出后的幸福感和爱。



2018 年,我将返回原工作岗位,再回首,心中有太多太多不舍……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小事暖心,收获满满



2017年11月底的一天,一大早村民马建军和妻子陈尚莲就拿着几捆大葱来到村委会,执意要送给我们。我们一再表示拒绝,但

陈尚莲说:

“请你们不要拒绝!要不是工作队帮忙,我家的大葱哪能长这么好……”



时间回到2017年5月26日。那天,我们在入户走访时看到了愁眉不展的马建军。原来,马建军的两个孩子都在外面读书,家里只剩夫妻二人干农活。今年,他们

种了60多亩棉花,但已经育好的4亩葱苗却因人手不够迟迟没能栽种。眼看天气就要热起来了,再推迟栽种时间,葱苗的产量必然大打折扣。一时间,夫妻俩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二天一早,工作队队长

周铮

便带着我们和村“两委”干部来到他家地里帮忙栽种大葱。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天时间,大家就将马建军家的葱苗栽完了。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队员们一起帮村民收大葱。



转眼到了2017年11月,正是大葱上市的季节。工作队知道马建军家的情况,不等他开口又来到地里帮助夫妻俩收割大葱。为了让夫妻俩少操劳些,

周铮

还提前与派出单位的食堂沟通,向马建军家预订了1吨大葱,解决了不少库存。



这一年里,我们帮助村民

修缮房屋、

安装彩钢板,将田边桥涵全部重修

以推进机械化作业,

跳入齐腰深的渠水中

修破裂的自来水管道.……虽然

没有为村民们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这些

看似平凡的小事,聚沙成海,将我们与村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爱如山,亲如一家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工作队全家福。



我们的工作队队长

周铮是已经有

两年驻村经验的“老兵”了,今年,他带领我们四名“90后新兵”一起工作,碰撞出了不少火花。朝夕相处间,已经五十多岁的

他对我们所倾注的不仅是领导的关怀,更是一份父亲般沉甸甸的爱。



还记得2017年5月的一天凌晨,我意外被狗咬伤。当时我头脑一片空白,不知该做什么,是周队长立即赶来,送我去了医院。深夜,疾控中心早已下班,周队长又打电话给在医院工作的朋友,给我进行紧急处理。看着帮我冲洗伤口、消毒,忙前忙后的队长,

我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感动。在得知被狗咬伤后24小时之内均可打狂犬疫苗后,周队长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狂犬疫苗要打五针,每两针间隔时间也不同,队长每次都会提前提醒我。我好奇地问:“周队长,你记性咋这么好,每针的时间都能记那么清楚。”他哈哈一笑,晃晃手机对我说:“你看,你第一次去打针的日子我就已经在日历上标好了,后面的也在日历上设定了提醒功能。”



那一瞬间,我的鼻子有些酸涩。因为怕父母担心,我没有告诉他们,在工作队,是队长给了我来自长辈的关爱。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村民给工作队送锦旗。



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去年那条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村民们高低不齐的红砖外墙变成了整齐有序的水泥院墙;采摘棉花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变成了轰隆隆驶过的采棉机......随着“访惠聚”驻村工作的不断推进,我相信五棵树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精河县国税局驻村工作队)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End-

编 辑 / 翟 薇

责任编辑 / 陈大庆

主 编 / 孟根傲德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

推荐阅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驻村一年,难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