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产工作的陈念则更为焦虑,2014年楼市回暖的时候陈念进这个行业,见过千人抢楼的局面,也操持过日光盘。
但她从未感觉过市场像这一年一样冷峻,以至于过去的一个月里她在转型焦虑下经常失眠,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心理咨询师深夜接受治疗了,“现在行情不好,只敢私下找。”
陈念的焦虑在今年达到顶峰,各地严格限制开发商利润、银行贷款变严格,房子去化周期增长,整个行业岌岌可危,甚至已经有同行打出,“要么交业绩,要么交尸体”的口号。
“我们就是惶恐的幸存者。”
二、接受降薪?还是积极转型?魏芳先后帮助几个被裁同事找工作,但情况不如想象中乐观,“哪怕是优秀员工,也很难迅速找到工作。”
魏芳的前同事徐嘉然去年绩效优秀,加上有不错的从业背景,还和公司以谈妥n+1的赔偿,“以往要全年高绩效,才能在次年拿到3个月工资当年终奖,这次等于提前拿了。”
按徐嘉然的计划,他准备年前一边休息,一边面试,确定意向后过完年再入职——按以往经验,开年后各大公司还会有离职潮,年前一般也是HR们找新人最频繁的时期。
但今年的市场却给了徐嘉然当头一棒。
以往主动联系自己的猎头都纷纷表示“今年特殊,没有急招岗位”,即使徐嘉然主动投递简历,获得的回复同样是“公司内部大调整,没有招人计划”。
徐嘉然还在各个社交媒体上发现了和自己一样经历的大厂人,他慌了。
“明年3月还有校招,所以年末招聘需求不旺盛”,在互联网担任HR的胡雨尘说,“何况今年每家公司业务都在缩减,对招人更加谨慎,流程也变长了。”
互联网市场的缩小,让高薪变得遥不可及。为了活下去,许多人选择“找一份工作将就,等春天来了再说”。
焦虑的何晓婷加入了前同事成立的“教培人心酸转型”的群,在群里潜水看同事们的去向,她的关注目标从“大家如何转型”变成了“自己能去哪家公司”。
据何晓彤了解,有部分同事去了小机构,五险按照最低缴纳,课时费1小时不足200元,月薪大约6000元,比起新闻里动辄宣传的私人家教每小时数千元的费用,群里有人直言,“落差很大,但是要生活”。
但这也成了“凡尔赛”,大部分被裁的教师还没有教师资格证,“只能去做家教,辅导孩子做作业,每个小时80块钱”。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选择领1900元的工资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或者领取2500元的工资成为街道办的雇佣工或者网格员,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工作轻松,能了,时间多可以复习”。
“不管群里大家当下的选择是什么,都默认终极目标是考编。”
三、泡沫幻灭以后,无解的去与留不管是离开还是留下,都是一种尴尬的状态。
担心失业的魏芳尝试给自己找一条退路,“但这条后路不能是‘青春饭’”。
魏芳联系过外企、国企,前者告诉她按照她的从业背景,薪水大约在万元,后者明码标价,岗位薪水不超过1万元,两份工作都不足她现在工资的一半。
薪水落差太大,加上同样是流水线的工作,让魏芳依旧觉得不安全。
何晓婷决定再等等,转型是早晚的事,“但再也不要去泡沫严重的行业”。
在地产最疯狂的岁月里,陈念每天需要在不同县市楼盘里穿梭——公司在不同的县城拿下了地,每天都有认购活动。
5年过去,陈念想转型的时候才发现诺大的县城里面,除了烂尾楼就是一到晚上黑黢黢的楼房,无人居住也没有商业配套,以至于她想转型却发现无路可走。
唯一契机是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县城里面的幼儿园师资力量落后,少有本科学历的老师,陈念打算去当幼师了,“这个行业利润薄弱,又发展了这么多年了,应该不会大起大落了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论是魏芳、何晓婷还是陈念,都曾经是追逐风口的人,但资本寒冬以及疫情黑天鹅后,意外洗掉了之前扩张的泡沫。
但那些泡沫毁灭之后,没人关心他们的未来。
作者:杨佳,编辑:常新,公众号:显微故事(ID:xianweigushi)
本文由 @显微故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芯片|因特尔:芯片紧张问题将持续至2023年底,2025年才会有些好转!
- Sumco|硅晶圆供应商Sumco:从目前到2026年底的产出已全部被订购
- 闪存|三星将在年底推出 200 层 + NAND 闪存,数据传输速度提高 30%
- ssd|桌面PCIe 5.0 SSD年底就来!慧荣将推出发烧级Gen 5主控
- 华为|2022年又见华为几百亿分红,有没有逃过“二八定律”?
- f宏大叙事的元宇宙,泡沫破裂终有时
- 电视盒子|年底iPhone后封机非常多,又一网友买iPhone13翻车!
- 新冠疫情|世界第三大富豪LV老板提醒警惕元宇宙泡沫,库克则称看到了潜力
- 编程|年底换手机,这几种类型不适合“捡漏”,听听手机店老师傅的建议
- 小铺|淘小铺之后、东小店也退了,社交电商泡沫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