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联想是“美帝良心”的,说联想不是中国公司的,虽然联想确实在港股上市,再通过VIE架构回A,但就股东构成而言,三成在中科院手里,另外三成在联想管理层手中,六成股权都在中国人手里。如果仅仅是因为公司产品元件使用外国而被称为“美帝良心”,那手机核心SOC几乎都是外国生产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包括现在的荣耀,就都称得上是“买办”了。
而且,那些上了科创板的公司,就能拍着胸脯讲自己一定有“核心科技”吗?
事实上,靠单一产品“一招鲜,吃遍天”,凭借短期政策红利做大营收进而符合IPO标准的不在少数,研发投入空有比例,实际上专利乏善可陈的的情况也数见不鲜。前不久刚刚上市的某家以科技打头的公司,核心的“科技”产品,就是采血用的注射器和针管,试问这够科技吗?
联想相对于这些败絮其中的公司,其质地已经能称得上“良心”。更何况,联想是从世纪初头十年走来的科技类公司,对于当时中国所处的产业链位置,“贸工技”的发展路线其实是最优选,长期业务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公司长期以来成本率高昂,毛利与净利率低下。所以联想应该竞对的公司,从来就不应该是小米和华为,实际上应该是富士康。
并且,联想集团港股在最高点时,也仅仅只有11块港纸。这完全不是资本市场对一个真正的科技公司该有的估值。这样一个低估值公司,却要求它要拥有比它高几十倍估值的科技公司才能搞出来的“核心科技”,这是不是太强人所难了点?
于是,在这个前提之下,市场质疑联想给高管的“天价薪酬”也就有迹可循了。
文章插图
来源:联想官微
因为联想本身的利润就不算高,作为一个科技型“加工企业”,公司的经营逻辑其实鲜有硬伤可言。而绝对利润的低下,客观上导致了支付给管理人员的薪水占利润的比例较高。但话虽如此,联想对于己方管理层,尤其是创始人柳传志,发放工资的确大方得不像话。如果发给柳传志的一亿元,能拿出5000万元来做研发,说不定联想的研发实力,还会强得更快一些。
不过这个也被辟谣了,据第一财经,联想控股方面对其采访人员独家回应称,自2020年始,柳传志不再从联想控股领取职务薪酬,包括工薪、奖金、中长期激励等。此前有消息称,柳传志在香港上市公司联想集团拿317万美元的年薪,其在2020年的年薪高达7603.5万元,根据汇率计算,这意味着已经退休近2年的柳传志拥有约1亿元年薪。
不妨换个思路,如果联想走了核准制,上A股主板,是否受到的诟病会更少一些?我想是的,毕竟主板上也没要求联想要有那么多“核心科技”。不过少则一两年,多达三四年的排队期,就不是联想愿意看到的了。
03联想究竟冤不冤
从市场数据来看,联想已经连续多个季度稳坐全球PC出货量第一的交椅。杨元庆过去曾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全球有17处研发基地,每年以超过100亿元的规模投入研发,其中申请的5G标准必要专利,超过了1200件,甚至在IFI全球专利250强的榜单里,联想也位于全球专利第一梯队。
2018年至2020年,联想的智能设备业务占当期收入的比重均接近九成,主要为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的销售,兼部分移动设备和其他业务。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联想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423.83亿元、3526.76亿元、4116.20亿元。
此外,这次公告中所解释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在申请过程中,公司的财务数据存在失效的可能性——没错,经过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审计过的财务数据,仍然存在失效的可能性。
这是份什么样的财务数据?
过去三年,公司营收从三千多亿元增至四千多亿元,复合增长近10%。其中,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收入比例分别为 88.20%、89.16%及 89.58%,通俗解释,就是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智能手机等3C产品。
政府采购是联想的传统强势业务。这部分在联想的销售模式中,主要以直销为体现形式。两种销售模式下,以政府采购为主的直销业务占比一直稳定在20%左右,2020财年斩获销售额737.23亿元,甚至还有小幅增长。而这部分的政府市场,在短期内很难为外人所撼动。
业务稳定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公司现金状况的好转。在2018年时,联想的经营性现金流还处于-47.56亿元的失血状态,而到了最新财年,此项指标已经猛增至240亿元,相比以往,现金流可以说是极为丰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