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度的实践看 , 其信控技术 , 也是通过“让灯数车”、“让车读秒”的车路协同的方式提升交通效率 。 灯会根据实时的车辆数 , 来调整红绿灯时长 。
广州黄浦区核心干道开泰大道 , 就实现了一路绿灯通过12个路口 。 道路平均行程时间下降了25% , 平均遇红灯停车次数由3-4次下降为0-1次 。
在保定、长沙等的实践 , 基本上这样的效率提升都被验证过 。 通过测算 , 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能交通 , 将能够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 。
想一想 , 一个不再拥堵的大城市 , 那将是一个多大的福利 。
第三个问题 , 助力减碳 , 利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
碳达峰、碳中和 , 是当前的热词 。 应对气候变化 , 是所有国家的责任 。
中国已经向全球郑重承诺 , 2030年实现碳达峰 , 2060年实现碳中和 。 这就是3060国家双碳目标 。 根据生态环境部2020年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 ,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6.7% , 其中道路运输占84.1% , 是减排的重要发力点 。
智能交通减碳 , 可从三个方面着手:车、路、行 。
车 , 新能源车 , 自然减碳 。
同时 , 自动驾驶技术 , 可以实现编队行驶 , 尤其对于卡车而言 , 在高速公路上 , 可以大幅降低后方车辆的风阻 , 降低油耗 , 减少碳排放;还可以实现全天候的运输 , 既提高效率 , 又节约人力成本 。
路 , 绿色道路 , 降低道路基础设施能源消耗 。
同时 , 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 通过智能交通技术 , 减少不合理的交通运输需求 , 减少拥堵停留 , 既减少了碳排放 , 其实还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成本 。
行 , 共享化 , 将改变人们的出行理念 。
就跟现在大城市都有共享单车 , 如果以后汽车也是共享 , 而且自动驾驶 , 大家是不是还要购买私家车吗?
美国独立智库rethink X有一个研究 , 认为2030年是私家车的终结 。 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2亿辆车的国家 , 只需要4000万辆共享汽车就足够了 。
美国是车轮上的王国 , 美国如果是这样 , 中国又会怎样?
不要以为这都是畅想 , 甚至是科幻 。 我们已经看到 , 很多过去认为遥不可及的未来 , 正在变成理所当然的现在 。
现在 , 重大变革正在我们身边发生 。
(二)
毫无疑问 ,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综合性的重大交通变革 , 技术的变革、产业的变革 , 规则的变革 , 最终 , 必然是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 。
就跟我们无法想象 , 今天没有汽车的生活将会怎样 , 或许某一天我们也无法想象 , 没有智能交通的社会 , 将是怎样的落后 。
当然 , 突破性的技术背后 , 必须有重大的创新理念 。
看李彦宏的《智能交通》 , 至少有两大理念 。
理念一 , 智能交通运营商 。
未来20年 , 最重大的产业变革 , 或许将在交通领域诞生 。 就跟电信领域有三大运营商 , 智能交通领域 , 短期来看 , 每个城市都将有一个或多个智能交通运营商;中长期来看 , 或将出现2-3家全国性的智能交通运营商 。
你可以掂量一下 , 全国性智能交通运营商的规模 。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 也将给交通、城市、甚至经济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和深远的影响 。
理念二 , 提升交通效率的三个创新实践 。
这值得重点说说 。
1)自适应信号灯控制 。
智能信控自适应 , 需要根据当前实际的交通状况 , 拥堵程度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长 , 这通常需要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法来实现 。
简单地说 , 就是统筹全城所有路口和所有通道 , 进行智能、自适应的信号灯调节 , 再不会出现一个路口堵成长龙 , 但一直是红灯的状况 。
这其实也有不少实践了 。
比如 , 在美国新泽西梅多兰兹40平方英里区域内 , 就使用了一种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 。
该区域智能交通系统包含超过128个交通信号灯 , 每天为40万多辆车提供服务 。 因为区域内所有信号灯都是联网的 , 相互通信协调工作 , 加上自适应信号控制技术根据交通流量调整信号配时 , 使得系统可以在15分钟内疏解掉长达5英里的拥堵 。
还有 , 在美国匹兹堡 , 2016年建成了包含50个路口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 统计数据表明 , 系统上线后总体通行速度提升了26% , 停车次数减少了31% , 路口等待时间减少了41% , 碳排放减少了21% , 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13%-36%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