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场景有两个:实训和巡检 。
实训发生在职业技术学校或煤炭、钢铁等企业 。 员工在岗前培训中 , AR眼镜承担知识库的角色 , 供使用者检索 , 实现教学功能 。
巡检发生在工厂的日常环境中 , 比如电力、煤炭行业 , AR眼镜可以帮助工人进行仪表识别、故障检测等工作 , 实现工作流从有纸化到无纸化、智能化的跨越 。
在安防领域 , Rokid AR眼镜被浙江公安应用于地铁、火车站等场景的定点盘查、移动巡检、信息采集等日常警务工作;在文旅行业 , Rokid则实现了导游、导览、导航、导购等场景的应用 。
Rokid希望 , 在未来几年内 , 针对以上主攻的AR应用 , 分别做到行业头部位置 。
除了to B业务 , Rokid也开辟了to C线 , C端产品Rokid Air已于今年问世 。 Rokid表示 , 正在携手外部开发者打磨内容生态 。
03
元宇宙入口
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 VR、AR眼镜则被视为通向元宇宙的入口 。
“如果和手机的发展相比 , 现在智能眼镜的发展程度 , 还处于2004-2005年, 真正的智能化并没有实现 。 ” 向文杰认为 。
在他看来 , AR眼镜要实现飞跃式发展 , 目前有两大难题待解:第一 , 单价问题 。 第二 , 应用生态 。
“这都不是两三年之内能够解决的 。 ”向文杰说 , “打开消费市场 , 产品质量要好 , 但不能太贵 , 现在成本降不下来 。 ”目前 , AR眼镜设备的价格居高不下 。 Rokid面向C端的消费级产品Rokid Air , 售价为2999元 。
行业要进入高速发展 , 技术、产业链、资金 , 缺一不可 , 但最重要的是一个引爆点 , 一个像iPhone那样足以撼动消费市场的单品 。
智能眼镜市场 , 正在等待下一个“苹果” 。 向文杰认为 , 这样一款产品的出货量应该超过百万级 , 才足以“引爆”消费级市场 。
当下 , 元宇宙概念的爆火 , 正在加速百万级产品的诞生进程 。 他认为 , 元宇宙在 B端、C端都会落地 , 而且所需的底层能力是相通的 。 Rokid在to B市场积累的技术和经验 , 会成为to C市场的先发优势 。
“整个行业正在经历每年3-10倍的高速增长 , 一家头部公司或一个爆款产品的出现 , 或许不出三年就能实现 。 ”向文杰预测 。
从2016年开始 , Rokid团队就在优化和迭代面向消费市场的产品 。 在各方玩家蜂拥而入的赛道 , Rokid已经摆好了起跑姿势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