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巨头|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三 )



按关键词阅读: 智能手表 紫光展锐W117 modem 低功耗 mcu 语音助手 展锐 全网通 紫光 手表 蜂窝


商业化过程中,机器人企业则需扎根每一个细分的生产场景,才能形成深刻的行业认知,造出最符合需求的机器人产品。
从需求侧和场景出发,实现场景+落地再对产品进行优化。业界认为,这个思路的关键在于获得产业内头部厂商的认可。
也就是说,在机器人应用落地方面,第一步的关键是要满足大客户的痛点需求,这些大客户的场景需求具备了很高的价值以及应用壁垒。选择一个应用壁垒最高的场景,对产品各方面都提出最高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打磨产品、提升解决方案能力。
巨头|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文章插图
据了解,节卡机器人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坚持产品+应用双中心研发模式,根本逻辑就是通过应用落地打磨产品,通过应用拓展场景,不断攻坚行业关键客户。
机器人企业靠着拥有更多KNOW-HOW的、好的机器人产品覆盖更多头部客户,实现了更优的产品性能和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生产成本,初步产品壁垒就此达成。
“以和丰田合作为例,为节卡机器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样本,不只是在丰田内,更是为整个汽车行业的落地打造了场景样本。”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对36氪表示。
企业具备更深的产业理解和更全面的场景应用数据后,头部客户自然会变得更多。
随着工业自动化往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柔性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将会颠覆以往的流水线,在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单元式重组,进而重构生产力。
协作机器人也将不再只是一个细分的领域,而是叠加人工智能、智能感知、智能执行等技术,从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设备,转变为柔性智能机器人,最终让协作机器人赛道,扩大至软件智能和硬件智能的大赛道中。


稿源:(36氪新媒体)

【傻大方】网址:/c/1130a96292021.html

标题:巨头|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三 )


上一篇:互联网|支付牌照为何成了互联网大厂“头号春药”?

下一篇:高通|2023年上市!百度新车抢先用上高通5nm汽车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