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在这其中牵扯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快递电子面单具体由谁来管?除了平台谁又拥有更改电子面单系统的权限?进而录入各种营销推广信息。前文也提到,快递单广告只出现在部分包裹上,可能这与部分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的“地方分公司”有关。
更有趣的一点是,快递单广告的存在并没有违反相关规定。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中新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在快递单上印广告没有问题,法律上没有禁止性规定,只要广告内容不违法就可以。”前几年就诞生过不少在快递包裹上贴广告的公司,专门雇人在快递上贴广告,只不过现在快递行业变得更加规范,这类外贴牛皮癣性质的包裹广告逐渐退出了市场。
文章插图
不过,笔者在查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后发现,保护法中的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许多快递单广告的宣传信息只是个噱头,内容和宣传标语并不符,已经算侵害了部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插图
快递单广告的优点是物料成本低、传播范围广,若包裹上显示有用户购买的具体商品,还能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其次,快递单广告的另一大特点是地域性强,广告厂商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广告印在某一区域的包裹上。笔者推测是某一级的平台电子面单系统出了问题,这一现象并非是整个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所为,现在的快递单广告也只出现在部分包裹上,并未普及到整个快递市场。
未来会如何?据中商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快递业务量较2018年提升了一百多亿,快递包裹数达到635.3亿个,平均每个国内网民每年都会签收几十个包裹。在如此大的市场下,催生出了依靠快递电子面单发展的快递广告“新经济”。
行业总是要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去发展的,本次快递单广告问题的出现,暴露了快递电子面单缺乏监管的问题。既然快递单上可以印广告,那么广告的相关责任方要起到审查的义务,电商平台也应当查验广告的真实性,避免不良广告损害平台消费者的利益。
例如京东,拥有自营物流体系能够避免快递单广告问题的出现。从电商与快递行业的角度来看,快递单广告问题的出现值得部分电商平台警醒,现阶段无论快递单广告问题有没有影响到用户在平台的消费,可一旦该问题被足够多的舆论关注,最后出手的会是市场监管部门。
电子面单的出现是快递行业为了适应新需求而做出的改变,本质是为了提效降费,并非是为了更便捷的印广告。虽然电子面单上显示的个人信息少了很多,但用户的个人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仍有泄露的风险,未来的电子面单还需要再简化,如单纯的条形码或二维码,或是优化物流配送环节,推出更多无人化的转送流程。
与汽车和高端工业制造一样,物流行业的未来也是无人化模式。国外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就一直在无人物流领域发力,从仓储、城际运输到最后一公里的快件配送都在往无人化方向发展,在2013年时甚至推出Prime Air计划,探索无人机配送模式,以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和降低用户信息泄露的可能。
稿源:(钛媒体APP)
【傻大方】网址:/c/112OM45H021.html
标题:快递公司|谁来为快递包裹上的“牛皮癣”背锅?(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