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对于马蜂窝来说用户的行为有几组:关注达人/未关注达人、发布笔记/未发布笔记、查看游记/未查看游记、添加目的地/未添加目的地。
同时,一个用户的激活动作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来说是当天内、3天内两种维度,如果不确定可以两种维度都统计一下,大部分都是3天内,如果超过72小时都没有激活的就很难激活了。
所以我们就以这几个分组+全部新用户的留存率做了个表格,统计的是近30天的数据:
然后做成了可视化的折线图:

文章插图
从上面的折线图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3天内发布笔记/3天内未发布笔记、3天内关注达人/3天内未关注达人这两组数据的对比最强烈,表示进行过发布笔记或者关注达人这两个操作其中一个的用户留存率就比较好。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平台定位去考虑了,对于马蜂窝来说发布过内容的用户的价值肯定大于关注达人的用户,马蜂窝上优质内容越多整个平台就价值越高,就会有更多的用户加入,而关注达人只是一个一般用户的行为,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就把3天内发布笔记定义为激活的标志。
完整一点的表述如下:
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用发布笔记来做为激活行为:
- 数据差异。3天内发布笔记和3天内未发布笔记的对比数据相对差距更大;
- 用户参与度和沉没成本。发布笔记这个动作由于用户的参与度更高,体验的内容更多,所以对于完成用户的沉没成本更高,同时好的体验对于用户的黏性提高也更好;
- 可激励性,发布笔记这个动作由于同时存在平台价值+用户价值,所以可以进行持续激励,关注对于平台价值不大;
- 正向循环。对于平台来说,发布笔记产生了新的UGC内容供其他用户消费,内容越多对于用户的活跃和流程就更好,会产生正向的作用;
怎么确定数据的呢?
去看这个激活行为不同频次对于用户留存的具体影响,找一个性价比最高的频次。
我们又做了个假数据表:

文章插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完成3天内发布笔记次数越多则留存越高,这个很容易理解,用户投入越多表示对平台的黏性越高。
但这并不是说设置的次数越高越好,次数越高对用户的要求就越高,这个就不符合覆盖大部分用户的理念。
我们把数据表进行可视化呈现:

文章插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3天内发布笔记数为2的时候它的折率最大,到了3的时候它的折率变小了,所以把这个数字定义为2就更合理一点。
从边际效用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完成2次边际效用增量最大,然后边际效用开始递减,考虑到用户每完成一次发布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取边际效用增量最大的或者较大且用户操作成本相对最低的节点会比较合适。
四、怎么强化引导从而激活用户?OK,到了这里我们就已经把用户激活的具体行为和数据指标定义清楚了,接下去就要看怎么加强引导从而增加激活用户数了。
强化引导的前提是梳理出用户使用核心功能的关键路径,需要把用户完成平台核心功能的所有路径都画出来,这个真是每个app都不一样。
我们还是以马蜂窝为例:
核心路径——肯定是最显眼、最短的路径:
1打开app首页>>2点击首页下方屏幕中间加号按钮发布>>3注册/登录>>4选择地点相册>>5选择照片/视频>>6美化图片(可跳过)>>7完善笔记内容>>8发布

文章插图
其他路径1:
1打开app首页>>2其他用户发布的笔记>>3点击右下角文中提及按钮>>4选择地点>>5点击发布按钮>>6注册/登录>>7完善笔记内容>>8发布

文章插图
其他路径2:
1打开app首页>>2其他用户发布的笔记>>3点击右右上角的勋章>>4点击发布按钮>>5注册/登录>>6选择地点相册>>7美化图片(可跳过)>>8选择照片/视频>>9完善笔记内容>>10发布

文章插图
其他路径3:
1打开app首页>>2点击首页右上角的头像>>3点击屏幕下方中间的发布按钮>>4注册/登录>>5选择地点相册>>6选择照片/视频>>7美化图片(可跳过)>>8完善笔记内容>>9发布
稿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傻大方】网址:/c/1124a33c2021.html
标题:激活|如何用模型驱动的方式提高新用户激活率(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