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元宇宙|技术瓶颈、内容局限,虚拟人还未"成年"( 二 )



按关键词阅读: 京东 川能动力 预收费 四川路桥 model 事业群 36氪 扎克伯格 特斯拉 祥禾


这些年众多品牌为了吸引Z世代消费者以及创新内容运营推出虚拟代言人。国产彩妆品牌花西子的同名虚拟代言人、欧莱雅的虚拟代言人“欧爷”和“M姐”、天猫的天猫虚拟代言人人易烊千玺的个人虚拟形象“千喵”……
相比真人虚拟人可塑性、容错率更高而且虚拟代言人深受年轻用户欢迎,特别是当红明星的虚拟人形象自带粉丝基础,可带动品牌曝光量和产品销量的增长。
根据胡斯卡尔文化Juzcar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万名受访的年轻消费者当中,即便只有15.64%的消费者很熟悉或拥有自己喜欢的虚拟偶像,但有62.31%的消费者有可能为虚拟偶像代言的产品买单,还有9.78%的消费者选择肯定会买单。
虽然虚拟偶像通过粉丝经济变现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偶像人气有“周期性”虚拟偶像也有,靠人气变现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成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目前头部虚拟偶像IP赚得盆满钵满,腰部和尾部虚拟偶像IP入不敷出,不平衡的收入差距也说明虚拟形象商业化处于不稳定也不够成熟的阶段。未来虚拟偶像只有提高自身价值才能开拓更多元的商业化渠道……
技术瓶颈和内容局限今年“元宇宙”概念大火后与之连接紧密的虚拟人市场风头比以往更盛,但伴随消费者超高关注度而来的还有对虚拟人价值的质疑。
有人认为虚拟人如花瓶中看不中用,也有人吐槽虚拟人企业夸大宣传,“换头虚拟人”更是被钉上耻辱柱。追根溯源,虚拟人被质疑的背后是人们对当下虚拟人技术不满意,或者说虚拟人展现出来的技术和内容与消费者预想的“元宇宙”世界不符。
不可否认当下的虚拟人产业仍存在技术瓶颈和内容局限。
一方面,翎、DJ Purple、“欧爷”、“M姐”、华西子等虚拟人形象更像是二次元纸片人远没有达到超现实虚拟人的效果,而且世界顶级的图形硬件公司英伟达也无法利用虚拟人技术完成长时间的演讲,“英伟达CEO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也让全世界失望了。
另一方面,缺少过硬的虚拟人技术支撑,虚拟人也很难进行功能创新。以虚拟偶像为例,几乎所有的虚拟偶像都通过唱歌、跳舞或者靠颜值吸引粉丝,犹如流水线生产出的标准化商品挑不出差错但也缺乏亮点。
尽管前路苦难重重但科技企业苦心专研,相信在资本助力以及“元宇宙”概念的推动下,虚拟人行业能突破技术瓶颈和内容局限更快更好发展。
元宇宙|技术瓶颈、内容局限,虚拟人还未"成年"】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稿源:(创业邦)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2c3E642021.html

标题:元宇宙|技术瓶颈、内容局限,虚拟人还未"成年"( 二 )


上一篇:财报|Facebook改名Meta背后,扎克伯格的“心机”

下一篇: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对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