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单票成本方面,顺丰同城2018-2020年单票成本为15.35、11.57和6.61元/单,达达集团同期单票成本为3.97、3.77和4.47元/单,业务结构差异下单票成本低于顺丰同城。
结合亏损现状,就不免让市场产生疑虑:顺丰同城是否会走上与快递类似的老路,成本控制不利、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依旧要依靠高价来维持利润来源?
《螳螂观察》认为,这也许要看顺丰同城接下来,能否准确且有效地在几个发力方向上落子。
首先,业界人士表示,同城即时配送领域正处于行业上升期,目前即时配送的覆盖率还有限,一二线城市的覆盖密度还远远不够,三四线城市的即时配送更是还有不可估量的空间。考虑到一二线城市市场已呈现饱和竞争的白热化状态,挖掘下沉市场就是下一个争夺新增用户的重点。
其次在骑手端,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顺丰同城已经拥有了超过280万位注册骑手。配送能力的持续提升、运力池的打造,是其订单履约能力的重要保障,而如何降低骑手成本在总收入中的比例,更是顺丰同城实现盈利的关键一步。
此外,根据招股书,2018年至2020年,顺丰同城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7.7%、67.1%以及61.2%。比重超过半数,如此粘性对于顺丰同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需要保持的客户优势。接下来能否继续为其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深化加强同主要客户的联系、避免客户流失,会是一场持久战。
怎么这么着急上市?
作为一家刚刚独立运作不久的公司,顺丰同城从开始独立运作到如今赴港上市,仅仅过去两年。尽管亏损企业可以在港美二地的资本市场上市,但毛利转正后再上市岂不是更占优势?究竟是何种原因令顺丰同城如此急于上市?
从市场来看,伴随着本地消费市场的活跃,即时配送服务行业也在快速成长。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46亿单增至2020年的210亿单,复合年增长率为46.0%;预计2024年中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643亿单,2020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2.3%。
顺丰同城招股书还另外披露了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的数据。独立第三方配送平台中,订单量从2016年的5亿单增长至2020年的30亿单,复合增长率为53.2%;预计2024年这一数据将增长至122亿单,2020-2024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1.9%。
配送市场的庞大规模和发展速度对顺丰同城是算是风口,可以说当前的市场机遇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也是顺丰同城为何亏损还要持续加大投入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点要从顺丰本身的业务布局来说。顺丰是不折不扣的物流龙头,但自打步入2021年,其业绩表现就一直不佳,第一季度甚至出现了近10亿元的亏损。第二季度能把业绩净利润扭转至17.49亿元,对顺丰来讲已经着实不易。
在这其中,除了自身在设施、运营层面的优化以外,主要还是吃到了618电商节带来的红利——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6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7.4亿件,同比增长30.4%。
但这对顺丰来说并非完全的好事,因为与其他多数物流企业不同,顺丰与电商的捆绑、依托关系要弱得多。一来顺丰价格偏高,和电商平台薄利多销的习惯不匹配;二来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早已捆绑严重,阿里有通达系、京东有京东物流、拼多多有新入局的黑马极兔——“独自美丽”的顺丰不在候选之列。
随着电商平台和其它物流的捆绑越来越深,错失红利期的后果也许会逐渐加重。为了能从电商业务的牵制中暂得喘息之机,顺丰选择在多元化布局上去寻求新增量,而将同城业务进行拆分送入资本市场,就是它的重要布局。
根据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预计,国内即时配送订单量有望在十年内翻8-10倍,达到1500-2000亿单。假设单均收入5-6元,意味着这将支撑起万亿左右的行业收入规模,成为物流行业重要的细分赛道。毋庸置疑,它将是顺丰平衡业务布局、成为供应链平台基础设施提供商中的关键一环。
文章插图
市场虽大但突围不易。从上面两个方面去讲,顺丰同城业务的独立上市是顺理成章。
顺丰创始人王卫曾说,顺丰是个有信仰的企业,但资本和投资者并不一定会有信仰。的确,市场容不下太多纠结,于是“对财富根本没多少兴趣”的王卫,也走上了多元化这条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这未尝不是一种“妥协”。而这样的妥协给了市场一份期待,未来顺丰庞大的运力流量还将流向哪里,顺丰同城又能不能冲出一片新天地?
稿源:(驱动中国)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2c3E192021.html
标题:服务行业|下一个顺丰快递?顺丰同城能否突围(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