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臧荼|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什么要实行郡国并行制,而不直接中央集权?( 二 )
文章插图
剩下的韩王信就比较特殊了。他本是韩襄王的庶出孙子,但是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并没有他。刘邦在进攻咸阳时让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韩王信也因此投奔刘邦。刘邦封他为王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作战勇猛,平定了韩国十几座城池,但更大的原因还是想借他韩国宗室子弟的身份来拉拢当地百姓。除了韩王信外,卢绾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诸侯王,起初刘邦封的七个异姓诸侯王中并没有他,但是卢绾是刘邦的嫡系,很早的时候两人就非常要好。在原燕王臧荼谋反被杀后,由于燕地太过遥远,无法直接控制,刘邦就得派他比较信任的卢绾去担任燕王,这样才不至于让燕地脱离汉朝统治。
文章插图
可见刘邦分封的这些异姓诸侯王都是迫于当时的局势的无奈之举,这也造成了汉初中央与地方封国的矛盾,很多异姓王与中央离心离德,刘邦消灭他们也是理所应当。至于刘邦为什么要分封那么多同姓诸侯王,那纯粹是为了维护统治。刘邦在诛灭了众多异姓诸侯王后,并没有选择将他们的封国收归中央管理,而是将这些土地又分封给了刘氏宗亲,这又是为何呢?首先就是因为汉朝初立,秦朝的那套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的时间太短,还不够成熟,官员选拔机制也不够完善,需要时间来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王朝的制度。秦朝灭亡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它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不成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还不稳固。秦朝时地方上的郡守、郡尉、郡监、县令、县丞、县尉是由中央直接任免,但是县以下还有更基层的乡、里、亭,这些基层单位都是依靠的地方自身势力,中央设置的官员很难让他们信服,这也是官员选拔机制不完善的体现。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令各郡县推举有才能的贤士为官,但是这些人还是无法满足中央集权的需要。既然外姓人不靠谱,那只能依仗同姓人来帮助自己统治各地了。
文章插图
其次就是为了恢复国家经济,不得不适当扩大地方的自治权力。经过秦末纷乱和楚汉相争后,全国上下一片废墟,汉朝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国家十分贫困,《史记》中还有记载"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可见就连皇帝都备不齐一辆四匹同样颜色马拉的车子,位高权重的将相也只能乘坐牛车。为了恢复国家经济,刘邦只能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封国我给你了,怎么发展就是你的事了,我只要看结果。不过此举虽然让地方经济快速恢复,却也增强了诸侯王的实力,以至于到后面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 刘邦|戚夫人年轻貌美,独得刘邦专宠多年,最后为何下场那么惨
- 项羽|项羽刚死,刘邦就杀了他的恩人,史学家:换来汉朝400年天下
- 刘邦|此人曾背叛刘邦, 汉朝建立后却得封侯, 并得善终
- 俯首称臣|历史唯一一位奴隶皇帝,称遇刘邦就俯首称臣,甘愿做他的走狗!
- 刘邦|项羽武力强大,为什么会败给刘邦韩信的解释是这样的!
- 刘邦|刘邦成了皇帝,他父亲要对其下跪,刘邦想了个办法,流传千年!
- 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下跪,想出一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 大汉|刘邦曾抛妻弃子,为何到死都没杀吕雉?不是不敢杀,而是不能杀
- 刘邦|因姐姐嫁给皇帝而被重用,最后一门父子五高官,名留青史
- 刘邦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