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120年前的·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120年前的·庚子赔款
文章插图
《辛丑条约》里赔款的数额为何是4.5亿两?情况很复杂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1900年6月)下旬,慈禧太后下诏对"八国联军"宣战,本想以此振奋国威,却不曾想清军和那些义和团战士不堪一击,八国联军迅速占领了北京。武力打不过,就只能议和了。议和就要赔款。我们都知道,《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要向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那4.5亿这个数字是如何确定的呢?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当时大清有4.5亿人口,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羞辱中国人,让中国人不敢再反抗,就决定让中国人每人赔偿一两银子,合在一起就是4.5亿两。
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恐怕过于简单了。事实的真相比这个要复杂得多。
01、大清和8个列强打仗,竟招来14个债主
1900年组成联军入侵北京的共有八个国家,分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但是,在谈判过程中,却有14个国家向大清提出赔偿要求,一下子竟然多出了6个国家。这6个国家分别是: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这6个国家并没有出兵,但是他们声称在战争中有人员和财产损失,是"受害国"。因此他们也要求清政府进行赔偿。
清朝连皇帝和主事的慈禧都逃跑了,留下和谈的人也没有能力再争了。也就默认了这6国的要求。就这样,清政府面临"14"个债主。
02、狮子大开口
有人说,当时大清有4.5亿人口,帝国主义侵略者于是决定让中国人每人赔偿一两银子,合在一起就是4.5亿两。其实哪有那么简单。
和谈的时候,14个国家都派来了谈判代表,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其中,英国和法国相对理性,在签订不平等条约上,他们都很有"经验"。他们认为赔款的数额不能超过清政府的赔偿能力。和谈中,英国公使最先表达了英国政府的意见,认为"所提出的要求不应该超过合理的数目"。
但是,其他国家可不这么想。
德国和俄国都希望借此机会"大吃一口",他们认为赔款越多越好,清政府赔不出来,可以到各国银行贷款。在赔款问题上,德国公使态度尤其强硬,他认为清政府必须应赔偿各国的全部开支,列强们"没有理由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表现出过份的仁慈"。俄国也希望通过这项赔款来弥补国内财政,所以他们狮子大开口,提出了比损失大得多的数字。
日本的心态则很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更多赔款,一方面又不希望清政府背负过重的负担,因为日本和中国几年前签订了《马关条约》,在这个条约里大清也要向日本偿还大额赔款,此时尚未还清。他们害怕这次列强过分压榨,会影响《马关条约》赔款的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