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郑和,传播文明、广建友谊的和平使者
文章插图
郑和,其祖籍在中亚,姓穆罕默德,元代时迁到了中国,后来定居于云南,取了一个汉姓“马”,12岁的时候,明军打到了云南,他被抓进了军营,阉割后做了太监,进入燕王府。朱棣打下江山论功行赏时,赐马三宝“郑”姓,改名郑和。
1405年,郑和奉皇帝的命令,率领28000余人、40余艘船,从苏州出发,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到宣德五年(即1430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为止,郑和带着朱棣的诏书: 7次下西洋,先后到了西域、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泰国)、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苏门答腊国、满刺加国、阿丹国等将近20余个国家。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既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
文章插图
第一、宣传自己关于世界秩序的理想。
朱棣让郑和带个别的国家的诏书上记载:“尔等祗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意思是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能倚强凌弱,不能以众欺寡,共享太平之福的这么一个和谐的世界,这是朱棣的最终理想。朱棣的对外政策,让中国和亚非之间各国的关系得到充分发展,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明史记载朱棣晚年先后有30多个国家来大明朝贺。
第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朱元璋八次出征蒙古,朱棣也有五次北伐的历史,战争打的就是钱粮,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加上国家的政策,导致明朝经济落后,甚至还不如宋朝发达,在国内经济相对衰退时,就需要发展海外经济进行补充,郑和下西洋,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黄金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让明朝的经济得到补充。
文章插图
第三、推动明朝的航海事业发展。
郑和下西洋,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根据历史记载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当时在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三星堆|三星堆为何如此神秘?高手列出几大证据,最后竟指向古埃及文明?
- 三星堆|三星堆,怎样的文明?
-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要带一群50岁的老妇?而不是带妙龄少女呢?
- 当时|战国时期,四大文明古国被他攻下三个,征服多国,可惜英年早逝
- 西洋|中国的航海创举,一代帝王的理想,郑和下西洋为何开始为何结束
- 文明的风向标:中国两千年女性地位史
- 郑和|郑和下西洋:不带年轻女子,为何带年级大的女人,古人真聪明
- 三星堆文化到底是中国本土的,还是外来的文明?
- “涿鹿之战”像是上古文明的高科技战争,现在的文明“倒退”了?
- 文明|真正导致中华文明倒退的朝代不是明朝也不是清朝,它才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