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匹|明朝为什么甘愿“买马资敌”?
文/假行僧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马匹的多少决定着国力的大小。所以明朝向来推行马政,联合官民一起来养马。但事与愿违,明朝的养马事业并无起色,以致于明代不仅要从开原马市、大同马市等贸易点向蒙古诸部购买马匹,还有专门的从“西番”购买马匹的茶盐易马法(所谓茶马古道即是也)。
文章插图
茶马古道
明朝内地马政的“特点”,在于既没有质也没有量;而深层次原因,则来自于马政制度的不合理。
明朝内地的马匹来源,主要是两种:官牧和民牧。官牧,通俗一点说,就是
驻军养马
;民牧,就是
百姓养马
。
先说官牧的问题。
明朝官牧,主要在南北直隶及边疆诸省实行。一开始效果确实不错,但后来不行了。
文章插图
汉骑兵俑——没有骑兵的封建政权打不了胜仗
一是牧场草场被侵占。
【 马匹|明朝为什么甘愿“买马资敌”?】养马不是养猪养鸡,是需要有大片草地进行放牧的。明朝中期开始,牧场草场大量被官员权贵、地方豪强所侵占,改作耕地对外出租。而明朝政府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于成化年间许可官牧之地自行出租作为耕地使用,加剧了草场牧场的流失。
二是经费严重不足。
明朝马政,实行太仆寺和养马苑双头管理,牧马不多,“而官员繁多”
(宣德三年辽东苑马寺卿方圆之语)。大凡当官的一多,经费靡耗就多。侯先春曾在《清马政以禆边疆重务事》中指出:“岁发太仆寺马价银一十一万两,其初则买货委官扣侵者十之一二,其既则前项各官扣入者十之六七,马随补随倒。银岁耗,军不得沾分毫。“这样层层盘剥下来,发到养马军士手中的马,”才领,即有倒者;养二三月,或数月倒者;即不倒而老弱,弃之不可。饲之无益。“
三是“官倒”盛行,
从中谋利。既然正经养马又无地又无钱,还必须应付上面检查,明朝边军就开始琢磨邪门歪道了。先是自行从蒙古人手里走私马匹,又便宜,质量又好;后来大家一拍脑袋,说为啥要便宜蒙古人,我们自己养马卖给国家岂不是更好?于是边军上下,人人养私马卖给军队,从中牟利。甚至到了
“帅曰马不死,而吾所养之马何以售?裨曰马不死,而吾验马之钱何以来?军曰马不死,而吾与马户通同及阖族帮买之利何以得?是官与军无一人而不咒马之速死者”
(熊廷弼之语)的可笑地步。
官牧已经完了,民牧完得更快更彻底。
洪武年间,养马户的主要工作是照顾马匹,遇到战事就把马交与前线,相当于寄存,还算可以;到了永乐及以后,没有那么多战事了,朝廷就要求“孳息”,就是大马生小马,不准养死。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明朝士兵500年前种下1棵树,1920年被大地震撕成两半,如今还活着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 穷困潦倒的伊朗,为什么不愿像沙特那样,乖乖倒向西方呢?
- 庞统|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庞统临死前说句话,诸葛亮听后想归隐!
-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被刷屏,撒贝宁一举动让网友瞬间泪目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为什么吕后没对薄姬下手,是出于女人的同情,还是政治考虑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武则天已经在感业寺为尼,为什么还能再度回宫,她是怎么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