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翰墨流芳】南宋宰相 赵鼎 手迹《毓秀帖》,珍贵( 二 )

文章插图
宋高宗赵构对赵鼎评价甚高:“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赵鼎),无愧昔人矣。”名将韩世忠誉其:“赵丞相真敢为者。”可见赵鼎确实胆识过人。朱熹则谓其:“赵忠简却晓事,有才,好贤乐善,处置得好,而大义不甚分明。”大诗人陆游对赵鼎的贡献感慨不已:“呜呼!不可谓伟人乎?”辛弃疾又赞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学者黄锦祥对赵鼎称道:“鼎继艺祖之德,力挽安邦,忠烈昭著。今见赵公遗珍,犹睹钜贤。千古名相,不朽颂传。”并命名此帖为《毓秀帖》。据悉,对其多加称颂者更不乏胡铨、龚茂良、杨万里、脱脱、王佐、王世贞、王夫之、全祖望等历史名人。据《宋史》评价:“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南宋初年,赵鼎与宰相张浚一起推崇“洛学”。洛学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程颐创立的哲学理论。他身经靖康之变,词中不乏伤时念乱之作。如写于建炎元年(1127)的〔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怀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忧虑国家前途,真切感人。宋绍兴五年(1134年),赵鼎升任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宰相)。他礼贤下士,甄拔得当,给朝廷荐举了一批人才。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因地界之争,与秦桧意见不和,被罢相,降为绍兴知府。绍兴十年(1140)被贬为清远军节度使,旋谪居潮州5年。绍兴十四年(1144)九月再移吉阳军(今海南省三亚市)安置,曾上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看后,不得不感慨:这老头还是像以前一样倔强!
文章插图
赵鼎谪居水南村三年,闭门不出。绍兴十七年(1147)为抗议秦桧的胁迫,自书墓铭,写下遗言,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八月绝食而逝。“天下闻而悲之。”同朝名臣胡铨闻讯后,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了《哭赵鼎》一诗来悼念故友赵鼎:“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赵鼎(1085年~1147年),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宰相。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著名的爱国首领之一,史书称他为“南渡名臣,屹然众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传世墨迹仅有《毓秀帖》和《赵鼎楷书札子》。赵鼎早孤,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宋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四年(1130年),任签书枢密院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拜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因反对和议,为宰相秦桧所构陷,罢除相位,出知泉州。旋即被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赵鼎在吉阳三年,认为秦桧一定要杀自己,于是绝食而逝,年六十三。宋孝宗即位后,获赠太傅、丰国公,谥号“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鼎作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传世。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贵族|唐朝最后一个贵族有多牛宰相想娶五姓女,科举制度只为压制他们
- 清朝的奇葩规定,让后宫三千佳丽苦不堪言,即使现在也没人受得了
- 源自蒙古国沙尘又影响北京
- 高力士|高力士这一首诗,黄庭坚都为他点赞,配得上为李白脱靴
- 孔子|【新知】“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 凄美的爱情故事,你知道几个?
- 本周晴好天气为主 最高温“2”字头
- 同治通宝天下太平宫钱雕母
- 刘公岛海军公所考略(下)
- 三足乳丁 原矿优质底槽清310cc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王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