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为何没有再立皇后?
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父亲是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是隋洮州刺史高励之女。(高干子女)当长孙皇后13岁时,其舅父高士廉把她嫁给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17岁的李世民为妻。她自幼喜欢读书,即使梳洗时也手不释卷。唐朝建立之后,她被封为秦王妃,李世民登基后则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深明大义,崇尚简朴,严格禁止外戚专权,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贤德后妃。
文章插图
长孙皇后贵为国母,但是她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作威作福。对于后宫的嫔妃们,她非常体贴,有嫔妃生病,她甚至不惜停下自己的用药去救助她们,所以她在后宫里威信极高,后宫也十分稳定,为唐太宗安心理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章插图
长孙皇后经常对唐太宗的行为暗下针砭。例如,魏徵总是直言相谏,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是也会感到面子上过不去,有时甚至恼羞成怒。而这时候长孙皇后往往会侧面规劝,使他能够接受意见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机智。长孙皇后严格限制长孙家的人入朝为官。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有布衣之交,后来则一直追随其左右,是“玄武门之变”中的功臣,所以太宗对他最为倚重。但是长孙皇后却总是要求太宗降低哥哥的官职,以免再出现汉朝吕氏和霍氏专权的局面。她还让哥哥亲自向太宗要求降职,她多次向太宗表明心迹:我身为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意我的兄弟和他们的子女充斥朝廷。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承乾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太宗做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需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去了,享年仅36岁。唐太宗能成为千古一帝,开创“贞观之治”,与长孙皇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他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她的后事,而是下令建筑了气势宏大的昭陵,并在陵园中特意修建了一座楼台,希望皇后的灵魂能够随时凭高远眺,他要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敬慕和怀念。任何时代,优秀的品质都是值得敬佩的。
- 正说大龄皇后刘娥: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二婚女也有春天
- 长孙|李世民的七个嫡亲子女全部短命,原因出在长孙皇后身上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葬到“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感慨:一言难尽
- 永历帝|乱世中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后,数次拼命救皇帝,南明灭亡后她很凄凉
- 赵匡胤驾崩留下24岁皇后,赵光义面对貌美嫂子,他都做了什么?
- 隋炀帝|历史人物萧皇后,60岁迷倒48岁的李世民,曾经被六位皇帝娶为皇后
- 皇后|清末老照片:婉容为何会成为皇后?图4让人心服口服
- 臣妾|她被6个男人封了6次皇后 生下三子一女 女儿惨遭贩卖沦为奴隶
- 历史上的皇后,又有多少能名流清史
- 南宫司设为成内侍报仇,秘密举证失火真相,皇后得知买凶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