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权|宁可靴中置刀也要让秦桧独霸相权,这才是赵构一生中最大的成功?
秦桧是个奸臣,秦桧是个叛徒,秦桧是个间谍,这一点已经不需要讨论,因为只要眼不聋心不瞎,都不会为秦桧洗白。但是我们不能不对一件事感到奇怪:秦桧叛徒卧底的身份已经是半公开的,以至于赵构也必须靴中置刀进行防范,那他为什么还能让秦桧独霸相权十几年?综合史料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赵构有三个理由必须重用叛徒身份半公开的秦桧,而且是事实证明,赵构成功了,而且这可能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功。赵构重用秦桧,首先是不敢不用:秦桧是“宋金议和”的纽带和桥梁,秦桧实际是金国的代言人,不用秦桧为相,金兵的弯刀和狼牙棒就要抡到赵构脑瓜顶上了。
文章插图
秦桧“逃归”,南宋朝中大臣的意见是一致的:被抓了那么多人,为啥偏偏是文人秦桧逃回来了?三千里亡命天涯,秦桧带着老婆和财宝安然无恙,难道他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沿途的金兵、强盗都是瞎子聋子?更搞笑的是秦桧还公然举报宋军要“抢劫”他的财物——带着让宋军眼红的金银财宝“逃难”,这故事还能再传奇一些吗?赵构不是个傻子,他毕竟也做过“兵马大元帅”,这可不是演义小说,《宋史·本纪·高宗》中写得很明白:“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靖康元年)拜帝(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十二月,开大元帅府。”熟读《孙子兵法》精通“三略六韬”的赵构,自然一眼就能看穿金人的伎俩:这是打累了打穷了,这才派出卧底来“促和”。金人不想打了,因为“数十年不闻兵革之事”的宋军已经在战斗中成长起来,岳飞韩世忠训练出来的专业骑兵水兵已经强悍到可以跟金兵对砍。但是也曾当过金人俘虏(人质)的赵构更不想打了,因为他已经被金兵吓得连生儿育女的能力都失去了,看见金人派回来的猫头鹰秦桧嘴里叼着橄榄枝,他又怎么敢不高接远迎?过了这个村,万一没了这个店咋办?赵构这个人,只要能有一隅偏安,是可以称金国皇帝为伯父的,“伯父”派来的人,他哪敢不当“干爹”一样伺候着?
文章插图
赵构经过交谈后发现,金人派回来的这个卧底,居然跟自己有很多“共同语言”。特别是“南自南,北自北”,两个人简直是想到一块去了:秦桧为金国主子谋取了刀箭打不下来的土地,赵构获得了江南偏安苟延残喘的“安全”地盘。乐得赵构逢人便说:“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而又得一佳士也。”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赵构重用秦桧的第二个理由:有共同语言,能达成默契。其实赵构听到“徽钦二帝”的消息,未必会乐得睡不着觉,真正让他夜不能寐的原因可能有两个,这也是秦桧带回来的消息:第一、抗金有可能成功,那么徽钦二帝就有可能回来了(这让赵构愁得夜不能寐);第二、如果议和,那么金兵给你留半壁江山,这花花世界够你享乐了(这才是赵构兴奋之源)。
- 对越战争中上级下令释放俘虏,边贵祥将军:宁可罢官,1个不放!
- 古代闹饥荒的时候,灾民为何宁可吃草根树皮,也不去捕鱼打猎呢?
- 内阁|试论皇权与相权妥协下的产物——明朝内阁制度
- 皇帝送来10车好肉,霍去病宁可臭掉也不给士兵吃,战后才知真高明
- 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于乌江,也不肯渡江,到了江东又如何?
- 崇祯|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捐钱,最后自己自尽都没有抄他们的家?
- 李自成和崇祯谈判,愿意攻打满清,为什么崇祯宁可死也不答应?
- 西哈努克宁可废除君主制,也不让他母亲当女王,原因何在?
- “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并非古人迷信,有科学道理!
- 带娃|“宁可苦也要自己带娃”,当初豪言壮志的宝妈们,付出了相应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