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宗|史上两度为帝、三让天下的奇人,从未真正掌权,儿子却是千古一帝( 二 )


然而睿宗此举非但没有消弭矛盾 , 反而更加激化太平公主、唐玄宗之间的矛盾 , 最终导致一年后的"先天政变" , 并以公主及其党羽覆灭为告终 。 太平公主死后 , 睿宗正式归政于玄宗 , 并退居百福殿以颐养天年 。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 , 睿宗李旦驾崩 , 终年五十五岁 , 死后葬于桥陵 。 随着李旦的离世 , 这位曾三度让位的传奇皇帝就此谢幕 。
睿宗上台后 , 武则天加紧篡位谋国的步伐 , 对于反对她的皇室成员、公卿百官 , 其处理手段都是简单一个字:杀!在这段时间 , 武则天对政敌的铲除一刻也没有停歇过 , 一大批皇室成员和贤臣名将都成了她的刀下之鬼 , 直杀得人头滚滚、天下钳口 , 才算是安心 。
天授元年(690年) , 武则天自认为大局已定 , 便授意佞臣傅游艺等人上书言符瑞 , 鼓吹变易国号 。 此后 , 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纷纷跟进 , 乃至天下僧尼、道士们也参与进来 , 众口一词地要求武则天"顺天应民"、登基建国 。 睿宗深知无力回天 , 索性顺水推舟 , 也加入劝进队伍中 , 请求让位并改姓武 。 此即睿宗第一次让位 。

睿宗|史上两度为帝、三让天下的奇人,从未真正掌权,儿子却是千古一帝
文章图片
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余人 , 俱上表如游艺所请 , 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庚辰 , 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请 。 壬午 , 御则天数 , 赦天下 , 以唐为周 , 改元 。 乙酉 , 上尊号曰圣神皇帝 , 以皇帝为皇嗣 , 赐姓武氏 。 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
武则天称帝后 , 感觉儿子很识时务 , 便封他做皇嗣 , 预备百年之后依然会把皇位还给他 。 然而在执政的晚期 , 武则天却在辅臣狄仁杰、张柬之等人的劝说下 , 将废帝李显召回京师 , 有意重新立他为储君 。
李旦很清楚哥哥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拥护 , 如果自己占据着储君之位不肯放手 , 恐怕将来会遭遇不测 。 于是在圣历元年(698年) , 李旦将储君之位让与李显 , 就此也让出了"准"皇帝的位子 。 此即睿宗第二次让位("戊子 , 庐陵王至神都…皇嗣固请逊位于庐陵王 , 太后许之 。 九月壬申 , 立庐陵王哲为皇太子 , 复名显 。 "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
神龙元年(705年) , 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 , 逼使武则天退位 , 并扶立太子李显为帝 。 李显复辟后 , 感激于弟弟李旦当年让位的"义举" , 便加封他为安国相王 , 又想立他为皇太弟 。 然而李旦深知韦皇后、安乐公主权力欲极重 , 根本容不得自己占据高位 , 于是便婉拒中宗好意 , 躲在家中静观时局 。

睿宗|史上两度为帝、三让天下的奇人,从未真正掌权,儿子却是千古一帝
文章图片
韦皇后、安乐公主在中宗朝干预朝政 , 公然卖官鬻爵、迫害异己 , 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 不仅如此 , 韦氏大权在握后 , 竟又做起女皇的美梦来 , 为此不惜联合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中宗 , 立幼儿李重茂为帝 , 自己垂帘听政 。 正当天下静待"武则天二号"产生之际 , 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即"千古一帝"唐玄宗)与姑妈太平公主联合发难 , 捕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 并扶立李旦重新登基 , 时在景云元年(710年) 。
睿宗第二次在位期间 , 妹妹太平公主把持朝政 , 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 。 李旦性格柔顺、优柔寡断 , 本来就不是个做皇帝的料 , 如今见妹妹与儿子势若水火 , 心中忧虑不已 , 索性在先天元年(712年)八月 , 借口彗星出现 , 将皇位让给李隆基 , 自称太上皇 。 此即睿宗第三次让位("壬辰 , 制传位于太子 , 太子上表固辞 。 八月 , 庚子 , 玄宗即位 , 尊睿宗为太上皇 。 "见《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 。
然而睿宗此举非但没有消弭矛盾 , 反而更加激化太平公主、唐玄宗之间的矛盾 , 最终导致一年后的"先天政变" , 并以公主及其党羽覆灭为告终 。 太平公主死后 , 睿宗正式归政于玄宗 , 并退居百福殿以颐养天年 。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 , 睿宗李旦驾崩 , 终年五十五岁 , 死后葬于桥陵 。 随着李旦的离世 , 这位曾三度让位的传奇皇帝就此谢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