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卒|他本是清军一小卒,因皇帝御笔上朱砂蘸多了,被任命为正二品总兵

他本是清军一小卒,因皇帝御笔上朱砂蘸多了,被任命为正二品总兵文|明炫翊历史上有许多巧合促成的美事,有时候也真的是造化弄人。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湘军秘闻中的这么一个事。
小卒|他本是清军一小卒,因皇帝御笔上朱砂蘸多了,被任命为正二品总兵
文章插图
在清朝湘军的队伍中,有这么一个颇有名气的小卒,叫做陈春万,是安徽桐城人。陈春万出身于贫苦的百姓家中,没有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在太平天国爆发后,为了图口饭吃,参加到了左宗棠的队伍中。(其实这里来说,左宗棠的应该叫楚军,曾国藩的才叫湘军,兵源地虽然都是湖南,但湘军多数是来自湘乡,所以湘是取自湘乡,而楚是取自“湖南古为楚国”)
小卒|他本是清军一小卒,因皇帝御笔上朱砂蘸多了,被任命为正二品总兵
文章插图
陈春万是个粗人,但力气大胆子也大,在和太平军打仗的过程中,屡次立下功劳,便被左宗棠保举为“记名提督”,给予了“巴图鲁”的勇号,又给了个黄马褂,让他管一个五百人的军营。但毕竟陈春万不认字,也不知道兵法谋略,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也就是这个成就了。
小卒|他本是清军一小卒,因皇帝御笔上朱砂蘸多了,被任命为正二品总兵
文章插图
干了十来年的营官,清廷开始对兵制进行了新的改革,所以本来还算是个营官的陈春万,在改革之后,没了差事,重新成了无名小卒,而且更倒霉的是,小卒还是编外的,连个饷钱都没有。无奈之下,混不下的陈春万只能厚着脸皮跑去找了左宗棠,想这位老上司伸把手救济救济他,再给他找个职位干。
小卒|他本是清军一小卒,因皇帝御笔上朱砂蘸多了,被任命为正二品总兵
文章插图
可令陈春万懵圈的是,找上了左宗棠还没说什么话,左宗棠却是赶忙迎接祝贺他,接着陈春万稀里糊涂的接了个圣旨,说是自己被任命为肃州镇的挂印总兵(今酒泉),正二品的大官。要知道的是,挂印总兵和普通的总兵不大一样,在地位上较为尊崇,可以不受地方总督的管理,甚至可以亲自上奏折子给皇帝。
小卒|他本是清军一小卒,因皇帝御笔上朱砂蘸多了,被任命为正二品总兵
文章插图
对于这一次的离奇当官,左宗棠是羡慕嫉妒,陈春万是迷糊迷糊,两个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官兵们由此还戏称陈春万为“意外总兵”。虽说如此,但左宗棠毕竟也算是官场的老油条,知道如果没有人帮助的话,陈春万是不可能坐上这个位子的,那会是谁帮他的呢?左宗棠认为是李鸿章干的,李鸿章和这厮算是个老乡,这回帮助他是为了在自己这安插个眼线。
小卒|他本是清军一小卒,因皇帝御笔上朱砂蘸多了,被任命为正二品总兵
文章插图
于是为了不让“李鸿章得意”,除掉这个“埋伏在身边的眼线”,左宗棠靠着官场经验,刻意排挤,让这位糊涂上位的陈春万只干了一年多就辞官回乡了。解决了陈春万后,左宗棠不久回京述职,刻意打听了一番陈春万的事,从宫里宦官的口中,左宗棠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陈春万。原来同治皇帝当时在御笔批“肃州镇总兵候选名单”的时候,还没看到左宗棠保举的人,可御笔上却因朱砂蘸多了,滴落到了陈春万的名上。改是不可能改了,同治皇帝干脆就决定,官是陈春万的了。(同治此时不过是十岁的孩子)这件事也被时人戏称为“同治御笔蘸朱饱,一点便宜陈春万”。不过可惜的是,陈春万虽然得了便宜,但还是没有命享啊。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