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孙权连打两次败仗,孙策为什么选择他做继承人
东吴的实际创建者是孙策 。 公元195年 , 孙策借机脱离袁术 , 起兵前往江东 , 这一年他仅二十岁 。 公元200年 , 孙策遇袭身亡 , 临终传位给孙权 。 
文章图片
意气风发的孙策
孙策在短短的几年内 , 打下了江东大部 , 悄然崛起 。 曹操看到他强劲的势头 , 也不由发出了惊叹 。 孙策之所以进展顺利 , 既与他本人杰出的能力有关 , 也与时机有关 , 当时袁绍、曹操等强大的割据势力在北方地区角逐 , 使得江东地区缺少强人染指 , 力量相对薄弱 。
孙策有儿子 , 名叫孙绍 , 当时大约十岁 , 传位给他没有操作性 。 孙策只能在两个年龄稍长的弟弟中选择 , 一个是孙权 , 年十九 , 一个是孙翊 , 年十七 。 孙家子弟有早成的传统 , 故而别人家十七岁或许可以算年幼 , 孙家人却足以充大任 。 根据史书的记载 , 当时孙策的部下迎立孙翊的呼声更高 , 主要是孙翊和孙策特点类似 , 孙权则与孙策特点完全不同 。 
文章图片
少年老成的孙权
孙策最终选择了孙权 。 让人奇怪的是孙权之前有两次打败仗的经历 , 也许正是因为孙权打仗不太行 , 孙策的部下才对他没有信心 , 毕竟在乱世中 , 以军事为主导 。
孙策在江东打开局面后 , 想向北扩张 , 目标直指长江以北的扬州 。 他派孙权率军队攻打广陵 , 兵力十倍于陈登 , 陈登镇定自若 , 亲自擂鼓助威 , 对敌人发动突袭 , 孙权军队猝不及防 , 惨败 。 不久孙权再次率军队攻打广陵 , 陈登用疑兵计再次大败孙权 。 孙权当时意气风发 , 想在军事上有所作为 , 不料被陈登当头棒喝 , 信心肯定备受打击 。 孙权的失败等于终止了东吴北进的可能 。 
文章图片
孙策意外身亡 , 孙权上位
为什么孙权打了败仗 , 孙策仍然选择他做继承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
01、从礼制上看 , 孙权是孙策最为年长的弟弟 , 是除孙绍之外 , 第一顺位继承人 。 立孙权就是为了避免日后的变乱 。 孙策的父亲孙坚有三兄弟 , 其中长为孙羌 , 次为孙坚 , 最小的是孙静 。 孙羌、孙坚早逝 , 孙静仍然活着 。 孙羌有两个儿子 , 孙贲和孙辅 , 这两个人都是东吴创建过程中的元勋 , 战功卓著 。 孙静儿子多达五人 , 其中孙暠在孙策死后不久 , 就准备起兵夺位 , 被虞翻劝住才作罢 。 孙策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 他当然知道东吴内部暗流涌动 , 如果让孙翊接位 , 只会让这些有野心的家族人员更加趁势而动 , 后果不堪设想 。 
文章图片
孙坚和他的儿子有早成的传统
02 , 从孙权和孙翊的个人特点看 , 孙权在政治上更合格 , 而东吴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 而非军事问题 , 军事问题可以通过妥当的用人来解决 , 政治上必须本人合格 。 孙权政治上合格 , 从孙策临终遗言就能看出来 。 孙策认为“举江东之众 , 决机于两阵之间 , 卿不如我 。 举贤任能 , 各尽其心 , 以保江东 , 我不如卿 。 ”从后来孙权的表现看 , 说明孙策没有看走眼 , 正是孙权在大争之世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业 。
当然 , 选择孙权就等于中断了统一的梦想选择了守成 , 这其实孙策本人已经预感到了 。 孙策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因为与伟大的梦想相比 , 东吴能够存活下去是基础 , 失去这个基础再言其他没有任何意义 。
【孙策|孙权连打两次败仗,孙策为什么选择他做继承人】插图来自网络 。
- 孙权|刘备没入主中原情有可原,孙权为何也那么虚呢?曹操:我有3件宝
- 关羽眼光高看不上孙权儿子,失荆州后,他的女儿下落如何?
- 关羽|孙权为什么非要选择杀关羽,导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不智之举!
- 孙权|三国常被忽略的一场大战,没有它,司马懿不一定能夺得江山!
- 孙权|三国品德最高尚的"叛将",受尽敌国小人屈辱,事后却仍盛赞其德
- 三国时期十大顶级谋士,袁绍孙权刘备各得其二,其余皆在曹操帐下
- 三国人物众多,但只有他们是和刘备、曹操、孙权都见过面的人!
- 三国最无能的谋士,幸亏孙权没让他当大都督,不然东吴早亡国了
- 孙权|孙策死前嘱托14字,孙权领悟可改变三国局势,但他一字也没领悟
- 唯一让关羽甘愿下跪的武将,令孙权寝食难安,堪称三国正史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