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传位给最无能的儿子李治!
文章图片
公元626年 , 唐高祖李渊禅位于唐太宗李世民 , 李世民登基为帝 , 十三天后 , 立与唐太宗有很深感情的长孙氏为皇后 , 长孙皇后育有三子 , 长子李承乾 , 次子李泰 , 幼子李治 , 按理说历史上都是遵循立娣不立庶 , 立长不立幼 , 为什么最后偏偏是最小的儿子李治当了皇上 。
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 , "特敏惠" , "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 太宗非常喜欢他 。 唐太宗对这位太子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 , 先后为他选择了许多很厉害的先生 , 比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 , 都做过太子的老师 。 除此之外 , 太宗还很注意对承乾执政能力的培养 。 12岁就让承乾在尚书省听讼 , 也让他尝试着处理一些政务 。 贞观9年太上皇李渊去世 , 丧事期间唐太宗将政事委于承乾 , 承乾也处理的很好 。 此后只要太宗外出 , 便开始令太子留守监国 。 然而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 , 贞观十七年(643年) , 在试图暗杀失败后 , 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 , 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 , 结果事情败露 。 唐太宗心痛无奈之下 , 只得将其幽禁别室 , 又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勣、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参鞫之 , 事皆明验 。
文章图片
虽然李承乾谋反断断不能再立为太子 , 但是还有次子李泰 。 史载李泰宠冠诸王 , 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 。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 , 不得长驻京畿 , 但李泰因太宗偏爱 , 特许"不之官" 。 李泰才华横溢 , 聪敏绝伦 , 好士爱文学 , 工草隶 , 集书万卷 , 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 。 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 , 任他自行引召学士 。 贞观十二年(638年) , 李泰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 , 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完成 。 唐太宗非常高兴 , 如获至宝 , 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 , 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 , 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 , 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 正是太宗对李泰的这般喜爱 , 才造成了太子李承乾的担心 , 谋反失败后被贬为庶人 。
文章图片
贞观十七年(643年) , 太子李承乾被废 , 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 , 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 而唐太宗见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 , 立马心就软了 , 再一听这样的保证 , 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 。 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 。
【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传位给最无能的儿子李治!】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 尔后在重新立储之际 , 唐太宗深知"泰立 , 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 , 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 于是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 , 目的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
文章图片
后人对李治的评价大多是性格懦弱 , 昏庸无能 , 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 主要还是因为晚年对武则天的信任 。 但是李治在前期也是很注重通过改革科举 , 来培养人才 , 当时很多民间才子得到了他的重用 。 在各个领域上 , 李治都安排了不同的人才 , 所以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 因此 , 死后能够成为高宗 。
文章图片
贞观十七年(643年) , 太子李承乾被废 , 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 , 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 而唐太宗见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 , 立马心就软了 , 再一听这样的保证 , 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 。 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 。
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 尔后在重新立储之际 , 唐太宗深知"泰立 , 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 , 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 于是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 , 目的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
- 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 而不是儿子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 穷困潦倒的伊朗,为什么不愿像沙特那样,乖乖倒向西方呢?
- 庞统|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庞统临死前说句话,诸葛亮听后想归隐!
-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被刷屏,撒贝宁一举动让网友瞬间泪目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为什么吕后没对薄姬下手,是出于女人的同情,还是政治考虑
- 古人为什么一定要选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呢?
- 武则天已经在感业寺为尼,为什么还能再度回宫,她是怎么回去的?
- 太监|诛杀安德海,丁宝桢为什么敢在慈禧太后头上动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