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曼施坦因军事冒险求来的时机,希特勒一纸命令被迫停留三天
拥有了半个欧洲的德国终于忍耐不住的向苏联出手的。曼施坦因此时是北线集群摩托化军的军长,按照预定的计划,他的任务是要拿下列宁格勒,随后依据战局情况,会师于莫斯科,从而击溃苏联这一头巨兽。苏联横跨欧亚两洲,地域面积庞大,资源丰富,战略纵深难以测量,德国人根本没有搞清楚苏联到底拥有多少个武装师,但是,曼施坦因非常的清楚,一旦在这一片土地陷入持久战,那么自己必败无疑。
文章插图
鉴于这样的情况,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曼施坦因便实行一种冒险性极高的军事战争方法。他率领第56装甲军迅速的向苏联的国境深处钻,根本不顾忌自己的侧翼安全,因为曼施坦因相信,在如此强烈的突击中,苏联并不会反应的如此之快,而且从每一次的进攻来看,苏联都没有对他这支孤军做好作战准备,这起码证明了,苏联统帅部暂时没有掌握自己部队的行迹或者,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一支小小的部队。但是无论如何,这对于德国而言都是一个机会,曼施坦因非常想要抓住这个机会。
文章插图
然而,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下达了,曼施坦因停止前进,请等待第16集团军的到达。这个命令让曼施坦因显得绝望,因为巴巴罗萨计划的根本逻辑不就是趁苏联没有反应过来就击溃他们的神经中枢吗?现如今自己孤军深入敌境,所要做的应该是趁敌未稳,继续采取突击战术,以求得赶紧拿下列宁格勒,就这支部队的安全来说,只有不断的机动才有可能不被敌人重围,停下来是最危险的,但是不管如何,希特勒的命令是不可违背的,曼施坦因只能停在原地坚守,等待友军部队的到来。
文章插图
列宁格勒方面在得知德君已经骑脸的情况下,迅速的进入战争状态,数十万的军民开始对列宁格勒的外围坚壁清野,加固城防工事,而且从容的在各个关键地段埋置了足以摧毁整个城市的炸药。库兹涅佐夫则充分的利用了这一段时间,重新的组织了自己可以调动的军队,而苏联最高统帅部则将整个失去控制的部队给组织化,重新稳定了军心,并且开始组织力量修缮早已不用的俄罗斯至爱沙尼亚防御工事,也就是斯大林防线。
文章插图
所谓兵贵神速,如果曼施坦因继续突进的话,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是希特勒由冒险转向保守的策略,让曼施坦因的进攻优势付之东流,等到16集团军的到来已经是几天后的事情了,一直到三天后,希特勒才下令曼施坦因允许他继续前进。三天,在战场上的三天已经足以改变许许多多的东西了。此时的列宁格勒已经从触手可及到有点遥远。面对做好准备的苏军,机动突击也不再是曼施坦因所能使用的了,集团军的对决就此展开,对于德国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伤亡。更多历史,关注旁阅。
- 3500人对阵10万,李世民为什么要冒险打这一仗?给我们哪些启发?
- 蒋介石|蒋介石撤军台湾后,1954年又再次冒险回到大陆,他都做了什么?
- 李世民|李承乾明明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为何还要冒险谋反
- 《鲁滨逊漂流记》借人说事,诠释资产阶级的冒险精神及殖民主义!
- 二战|曼施坦因在二战后曾担任西德军事顾问
- 突袭|希特勒突袭挪威真相,法德之战迫在眉睫,德军为何冒险改变目标
- 哈尔科夫|简评苏德战争中的曼施泰因
- 塞瓦斯托波尔|曼施坦因的巅峰之战,克里米亚半岛战役,决战塞瓦斯托波尔
- 寄信|进攻延安的部队中,发现军统头号电讯专家,地下党冒险寄信预警
- 苏军|10万德军击溃50万苏军,这场战役曼施坦因绝地反击,德国续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