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辽东战场打得有声有色, 为何九千岁失势后就一蹶不振?

自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后,按照明朝的实力以及所剩的地盘来说,明军绝对占优势。当时明朝虽然在萨尔浒战败,但是还控制着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加上辽西走廊一线,大体上呈现丁字状防御态势。

辽东|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辽东战场打得有声有色, 为何九千岁失势后就一蹶不振?
文章插图
但是这种情况截止到1621年为止,后金努尔哈赤已经相继攻陷此四城,并以沈阳为都城。明军则退守辽河以西。后来,后金军又相继攻破明军辽西防线,明军只得收拾残兵败将固守山海关。让明朝欣慰的是,后金军因为国力、人力不足,并没有有效控制辽西走廊,所以自今北镇市直到山海关一线便成了真空地带,其间只有双方的侦察兵游离。

辽东|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辽东战场打得有声有色, 为何九千岁失势后就一蹶不振?
文章插图
1622年底,明帝委任大学士孙承宗经略辽东。孙承宗眼光高超,布置了一条防线,将宁远,锦州,山海关练成一体。也就在此时,孙承宗委派袁崇焕修筑了著名的宁远城(兴城县)。宁远城位于辽西走廊中间,可以呼应山海关与锦州之间的联系。同时,宁远城又可作为山海关的前哨。明军守住宁远城,算是扼守了辽西走廊的咽喉。而山海关却在二百里之外,根本不会受到影响。总而言之一句话,孙承宗的战略思想是将防线向前步步推进,意图用浩浩中华的广袤人力、物力慢慢压缩后金的生存空间。

辽东|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辽东战场打得有声有色, 为何九千岁失势后就一蹶不振?
文章插图
1625年,明军将防线推进到了大凌河以西,并修复了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等城。这时,锦州一线便成为了宁远一线的屏障,加上宁远到山海关的二百里,明军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截止到孙承宗被弹劾下台,在四年间,孙承宗一共修复了九座大城,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建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五,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等攻守器具数百万,开拓疆土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同时,孙承宗还提拔重用袁崇焕等一大批能征擅守的文武将官。史载“自承宗出镇,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

辽东|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辽东战场打得有声有色, 为何九千岁失势后就一蹶不振?
文章插图
但是,这位已经权势在手的九千岁想拉拢孙承宗入伙,孙承宗却对魏忠贤嗤之以鼻。恼羞成怒的九千岁便趁机夸大辽西前线的一次战斗失利来排挤、迫害孙承宗,但是天启帝十分信任孙承宗,只是将其罢官免职。而后,魏忠贤便派了团伙成员高第接替孙承宗掌控山海关前线。

辽东|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辽东战场打得有声有色, 为何九千岁失势后就一蹶不振?
文章插图
【 辽东|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在辽东战场打得有声有色, 为何九千岁失势后就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