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考生写了一副对联,被皇帝点为状元,40年后创办北京大学前身
创作千古名句“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的孟郊 , 在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之后 , 终于进士及第兴奋之余 , 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可见在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 ,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
清朝咸丰九年春科举考试如期举办 , 虽然此时的清朝正处于江河日下的颓势 , 但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依然是头等大事 。
【落榜考生写了一副对联,被皇帝点为状元,40年后创办北京大学前身】当年在参加考试的众多举子中 , 有一个落榜举人只因写了一副对联 , 就被咸丰皇帝钦点为状元 , 40年后他创办了北京大学前身 , 京师大学堂 。
文章图片
第一、落榜举人高心夔
生活在大时代中的芸芸众生 , 没有一个人会不受时代影响 。 高心夔的名字虽然很陌生 , 但是有关他的个人经历 , 只要稍作提醒恐怕大家就会恍然大悟 。
1835高心夔出生于江西湖口县城山乡高大屋村 , 原名高梦汉 , 字伯足 , 号碧湄 , 又号陶堂、东蠡 。
作为一个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男孩子 , 他自幼就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 , 刻苦读书、勤勉不辍 , 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考中进士 , 不仅能光耀门楣还能让自己飞黄腾达 。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堪 , 太平军起义的战火很快便烧到了湖口县 , 高心夔的父亲不幸遇难 。 而这一年高心夔才十八岁 , 为了给父亲报仇 , 他散尽家财组织了一支500名乡兵队伍 。
文章图片
后来在几经辗转之后 , 他曾拜谒过陈兵于九江驻防的曾国藩 , 并表达了愿归于其麾下的意愿 , 曾国藩念其一片赤诚并将其招入幕府 。
咸丰九年即1859年 , 高心夔两次参加科举考试 , 但都因为在“十三元”一韵上 , 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差错 , 所以被摈为四等 , 只获得了个贡士的功名 。
据史料记载 , 咸丰十年 , 他又补廷对 , 列二甲 , 铨选县令不就 , 但最后还是做了吴县知县 。
第二、计偕人都 , 宾于尚书肃顺之门
高心夔为了能够中进士 , 后来投入了肃顺门下 , 而肃顺则是咸丰帝临死前 , 亲选的顾命大臣之一 。 据民间传闻 , 高心夔结交肃顺 , 目的就是在科举考试中作弊 。
文章图片
相传他花了一大笔银子买通了肃顺 , 而肃顺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 在会试开始之前作为作为主考官的肃顺 , 就曾和高心夔通过气 , 告诉他会提前收卷子 , 所以让他机灵点快一点答题 。
在开考以后 , 肃顺曾走到高心夔身旁 , 再一次别有深意的对他进行暗示 , 而其他考生则一直被蒙在鼓里 。
已经提前得到肃顺提示的高心夔 , 此时早已经成竹在胸 , 因为二人约定只要他答完卷子 , 肃顺就会以非常手段提前收卷 , 这样已经答完卷子的高心夔 , 便可以占一个大便宜 。 更让人觉得过分的是高心夔竟然提前知道答案 , 快速抄袭完之后他就交卷了 。
而此时和他一起演双簧的肃顺 , 看见高心夔交卷之后立刻下令收卷 , 所有考生基本上都没有答完卷 , 但无奈于主考官已经要求交卷了 , 即使心有不甘也不得悻悻地离开考场 。
文章图片
就这样高心夔顺利地成为了殿试候选人 , 可是高心夔的答卷审阅之后 , 并没有进入前十名之列 。
而肃顺作为主考官 , 为了避嫌又不能接触试卷 , 所以表面上看高心夔与状元无缘了 , 可是在肃顺的干预下 , 前十名考生以有作弊的嫌疑被作废了 。
第三、高心夔妙做千古名联
但由于考生们不依不饶 , 所以咸丰帝无奈之下 , 只能下旨将前十名考生带到大殿上来 。 他要亲自出题考一考他们 , 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
如果谁能拔得头筹谁就是状元 。 咸丰帝出的题目是“清朝的兴盛” , 谁能当场做出一副对联 , 那么谁就是皇帝亲选的状元 。
文章图片
一时间考生们听题后 , 都在认真的思考解题妙招 , 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走了出来 , 而这个人就是孙家鼐 。 他张口便做出了一副千古名联:
亿万年济济绳绳 , 顺天心 , 康民意 , 雍和其体 , 乾见其行 , 嘉气遍九州 , 道统继羲皇舜尧;
二百载绵绵奕奕 , 治绩昭 , 熙功茂 , 正直在朝 , 隆平在野 , 庆云飞五色 , 光华照日月星辰 。
- 司马迁写了武丁,为何对妇好只字不提,看他写的另两个人是谁
- 古代杀气最重的3个人,分别写了三首诗,你最喜欢哪个?
- 古代考生的盘缠丰厚,为什么土匪不去抢?土匪:你看他腰间绑的啥
- 诸葛亮|诸葛亮的羽毛扇为何走哪带哪?上面写了什么?原来背后大有深意
- 项羽|清末考题 《项羽拿破仑论》, 考生如此作答, 让考官捧腹大笑
- 庆余年:难怪二皇子在狱中绝望自尽,你看他遗书上写了哪4字?
- 刘备|刘备手下五虎上将一人应该落榜,这位大将应该排名在张飞前!
- 发生了啥事?让这位宰相,写了123封辞职信,皇上却不闻不问
- 她是古代第一才女,却写了本烂书,毒害中国女子2千年,她是谁?
- 李白|写了一千首诗的“诗仙”李白,自己能记住多少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