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东南互保坐拥10省兵力的诸侯,为什么对八国联军侵华视而不见?( 二 )


“东南互保”摆明着就是要置清廷于不顾,任由洋人攻破北京、赶走慈禧,向来对大清忠心耿耿的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什么宁可放任强盗的杀人放火,也不回师援救煌煌帝都?这其中的因由说来也着实令人迫于无奈。
晚清的政治局势,以李鸿章的话来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八国联军|东南互保坐拥10省兵力的诸侯,为什么对八国联军侵华视而不见?
文章插图
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 八国联军|东南互保坐拥10省兵力的诸侯,为什么对八国联军侵华视而不见?】在李鸿章看来,晚清早就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不过是有了他这个“裱糊匠”左支右绌的缝缝补补,清朝才在苟延残喘中挨过了一天算一天,走过了一日算一日而已。
姑且不论一场长达30多年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在轰隆隆的甲午海战中被击打得粉碎,光是一茬接一茬的走马观花式的改革也足以令人眼花缭乱。
从1840年以来的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后的筹建新军、戊戌变法,再到后来的晚清立宪运动,清廷的改革不可谓不频繁。
然而,实际上,没有哪次改革能促使末日余晖的清王朝走向繁荣昌盛。
尤其是历经了甲午海战惨痛教训后的晚清,面对着同时搞洋务的日本,曾经威名赫赫的北洋舰队居然被东洋蕞尔小国吊打得溃不成军,痛定思痛的清廷于是决定狠下功夫,重新组建一支新式军队来抵御外侮。

八国联军|东南互保坐拥10省兵力的诸侯,为什么对八国联军侵华视而不见?
文章插图
这支军队就是清朝的“武卫军”,也就是北洋军队的前身。
“武卫军”共有五大部分组成,即聂士成的“武毅军”(武卫前军)、董福祥的“甘军”(武卫后军)、宋庆的“毅军”(武卫左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武卫右军)和荣禄的武卫中军。
五大部队都是按照西洋操练的模式来进行训练的,尤其是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更是被清廷下足了血本来重点整训。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为加强京师和近畿防务,威内御外,慈禧任命荣禄为统帅掌管“武卫军”;董福祥“甘军”驻蓟州;宋庆的“毅军”驻山海关;袁世凯的“新建陆军”驻天津小站;荣禄的中军驻京师。
1899年,袁世凯被调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又将练兵的场地搬迁到了山东,新建陆军当时有官兵将近一万人左右,后来袁世凯有兼并了刘坤一的两万人的“自强军”,整个新建陆军一度在八国联军侵华前有了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