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光绪皇帝本有机会逃脱慈禧掌控,重掌大权,可惜他错过了

提起清朝的光绪皇帝,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都对他的命运感到哀怜。他出身皇室,是道光帝的孙子。原本与皇位没啥关系,但因为同治帝的早死,使他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而就是他头上的那个人,压得他一生都喘不过气来。而这个人,便是统治晚清达几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 掌控|光绪皇帝本有机会逃脱慈禧掌控,重掌大权,可惜他错过了】

掌控|光绪皇帝本有机会逃脱慈禧掌控,重掌大权,可惜他错过了
文章插图
光绪剧照光绪与慈禧的较量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可谓关系密切,他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从血缘关系上讲,他是慈禧的侄儿。也正因为如此,慈禧才会在同治帝过世后,选择让4岁的光绪接手皇位。对于慈禧,光绪一生都活在她的阴影之中。就连称呼上,光绪都得称她为“亲爸爸”,可见慈禧在生活中的强势。

掌控|光绪皇帝本有机会逃脱慈禧掌控,重掌大权,可惜他错过了
文章插图
慈禧剧照但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即使光绪再是一个乖孩子,也不愿意成为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更何况,他还是天下人眼中的“皇上”。再加上当时清朝国力衰弱,一心想要重振祖业的光绪皇帝便想着变法图强。当时正好赶上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以全军覆没告终。李鸿章在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让举国上下的士子义愤填膺,所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便聚集在了光绪皇帝身边。

掌控|光绪皇帝本有机会逃脱慈禧掌控,重掌大权,可惜他错过了
文章插图
光绪剧照光绪皇帝本想靠着这些人成就一番大事,但这些维新派难免有些书生意气,手中又没有一兵半卒,所以行动处处受限。慈禧原本打算归政于光绪,但看到维新派折腾地那么厉害,所以便决定镇压光绪的维新变法。在生死存亡之秋,光绪以及维新派人士将希望寄托于握有新建陆军的袁世凯身上。

掌控|光绪皇帝本有机会逃脱慈禧掌控,重掌大权,可惜他错过了
文章插图
慈禧剧照谁能想到,袁世凯却是个两面三刀的人。前脚拍着胸脯保证支持维新变法,后脚就偷偷通知了慈禧太后。于是,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处死,康有为、梁启超远逃海外。而他们的支持者光绪皇帝也被囚禁在了瀛台。光绪的机会很多人以为光绪皇帝的一生就这样终结了,事实上,光绪曾有一次翻盘的机会,只是他没有抓住。大家都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源是慈禧太后曾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对列国宣战,史称“万国宣战”。而慈禧之所以会做出这种举动,就是因为她被外国列强气着了。外国列强很同情光绪皇帝的遭遇,曾暗中施压,希望慈禧太后归政于光绪皇帝。正是此事惹怒了慈禧,她才放任义和团杀境内的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