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背右原|浅谈明末李自成永昌通宝钱版别

1、湖北襄阳
由于1643年七月至十二月,尚无永昌年号,现存“辽州之契”仅用“癸未年”来标识。因此,襄阳目前发现的永昌通宝D、E、F、G式小平钱和H式折五铸造时间在1644年正月至1645年二月李自成离开襄阳之间。
这几种版式铸量都要比西安版少的多,尤其F式折五手方通版和折五手小字长宝通版小平铸量很少,存世极少。史料中说铸钱不成,则指在1643年是正确的,襄阳铸钱在1644年之后。
2、陕西西安
李自成于1643年十月即入西安,但此时尚无永昌年号。1644年正月建元永昌后,史载明确铸钱,而西安地区又大量出土西安版B式小平钱和A、C式折五钱。
1645年正月十月十四日,李自成撤离西安,因此西安版式的永昌钱应铸造于1644年正月至1645年正月十四日之前。因西安是李自成工、户部所在,所有这3版钱铸造都不少,C式宽缘版折五相对较少些。
3、山西太原
1644年三月大顺军攻克太原后发布发布了《永昌元年诏书》,也就是1644年三月才可能开始铸永昌钱,同年四月二十二日,传来了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1644年十一月太原失守,清廷开铸顺治背右原,应该由于时间仓促,铸币工匠都没换,文字同永昌太原版(通宝二字极像)。
永昌K、L式小平钱多出于山西地区,与顺治背右原文字一致(可参照图2),根据史料记载等相关线索,这2版小平钱应为李自成于1644年三月攻占太原至1644年十一月清兵占领山西全境期间铸造,所有这2版铸量都不大,其余K式二水永版,直径26以上大样,铸造精良,存世极少,应该为试铸性质,以前所说这2版为洛阳版现在看来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史料中说铸钱不成,更是缺乏依据。
另外可以补充一下1648年姜瓖在山西大同叛清,以“反清复明为口号”,改范顺治背右同,铸大明光背,而此前清朝则是改范太原版永昌铸顺治背右原,现在看来真是有的意思。
4、北京
李自成于1644年三月十九日入北京。四月初二日下谕铸钱,初四(《燕都日记》说)或初八日(《甲申传信录》卷六《清钱轵》)开始铸钱。但十一日吴三桂降清消息传来,十三日李自成便亲带六万大军东征,二十二日即遭到一片石大败,三十日即撤出北京。
前后算来,李自成在北京铸钱的时间极短,只有在四月初四至三十日这短短二十余天时间,故北京铸钱铸量极少。
北京所发现的永昌J式小钱也证实了这一点,文字为点永双点通楷书,点永意思表明大明已灭,不需要二水永灭火,文字特别,表明是要改朝换代,焕然一新的意思,但是因为时间仓促,铸量很少,可能只是试铸一些,所以北京版是5个大版类里最少的。但也由于铸量少,缺少批量出土记录,所有现在只能基本推断这版为北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