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开国皇帝才能称“祖”,康熙到底有什么贡献,被称为清圣祖


皇太极|开国皇帝才能称“祖”,康熙到底有什么贡献,被称为清圣祖
文章插图
“礼”这个字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这个字几乎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关键所在。孔子周游列国,不断阐述自己的主张,就是为了恢复周礼。因此,在古代中国人看来,长幼尊卑是动摇不得的。对于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更是离不开这个礼字。抛开一整套礼仪不说,就连皇帝的称呼都很有讲究,处处彰显他的权威。哪怕是皇帝死后,他的庙号也不能乱用,否则就是坏了礼数,就会动摇统治阶级的国本——至少封建士大夫是这么认为的。
皇太极|开国皇帝才能称“祖”,康熙到底有什么贡献,被称为清圣祖
文章插图
在隋朝之前,只有对国家有贡献的皇帝才配拥有庙号。哪怕是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因为穷兵黩武,差一点也没有庙号。到了隋朝之后,每个皇帝,不管好坏,都有了庙号。但是庙号也没有乱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他的一生,或者反应了后人对他的评价。最明显的就是庙号中“祖”和“宗”的用法,不能乱来。开疆扩土谓之祖,守土建业谓之宗。也就是说,只有开国皇帝,变家为国,建立不朽基业,才能获得“祖”的庙号。此后继承江山的皇帝,无论贡献多大,也只能是“宗”。
皇太极|开国皇帝才能称“祖”,康熙到底有什么贡献,被称为清圣祖
文章插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朝的李渊父子。李世民虽然功劳很大,几乎是他一己之力打的天下,但因为开国皇帝是李渊,所以只能是李渊的庙号为“高祖”,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只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并没有称帝。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仍然尊其为元太祖。忽必烈也因为是元朝的开国皇帝,所以被尊为元世祖。相比之下,皇太极就委屈了。他父亲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他建立清朝,这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他却没有那么好运,只被后人尊为“太宗”。
皇太极|开国皇帝才能称“祖”,康熙到底有什么贡献,被称为清圣祖
文章插图
如果是为了给努尔哈赤让位置,皇太极还可以接受,但皇太极的儿子、孙子的庙号都是“祖”,估计就让他想不通了。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刚好继位就碰到了清军入关,他也因此从一个地方政权的首领,真正成为正朔王朝的皇帝。虽然在整个过程中,六、七岁的他任何贡献,但在当时看来,天命所归,给予“世祖”的庙号也恰如其分。不过,皇太极的孙子康熙,能得到“清圣祖”的庙号,实在是有些不服规矩了。康熙对清朝的贡献,自然不用说。他开创了“康乾盛世”,又平定三藩,收复了台湾,挫败了大小金川的叛乱,功劳很大。但是这些功劳也不是绝无仅有,至少唐太宗李世民,汉宣帝刘勋就不亚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