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一场名垂军史的恶仗:一支孤军陷入绝境,却突出十倍之敌的重围

1947年初,蒋军调集十万兵力,从北面向南面和东南面不断推进压缩,对鄂西北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清剿”。他们的用意很险恶,那就是一举歼灭我中原军区的南路突围部队。
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1955年成为开国中将)率警卫团的一个侦察队、两个连向北挺进,沿路收拢了不少被打散的部队,集合直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在湖北保康、南漳一带与敌人周旋。
由于军区主力部队已转移,刘昌毅率领的这支千人孤军就成为敌人“清剿”的重要目标。
当时,我军面临着天气恶劣、地僻人稀等不利条件,再加上敌人封锁极其严酷,使我军的后勤补给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将士只得忍受着饥饿、寒冷与疲劳,在深山老林里跟敌人“捉迷藏”,处境极其艰难。
1947年2月6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天,敌整编第六十六师、第十师调集了一万多人马,将我军重重围困在保康城南的康家山上,妄图消灭这支部队。
这天大雪纷飞,部队行进到保康县后坪时,受到两面山上敌军的堵截合击,部队便攀登蟠龙岩,占领康家山。
不料众人上山之后,才发现康家山周围的山头、垭口都已经被敌人抢先占领了,我军顿时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
这一带地形险要,深沟陡岩,我军占据的只是一条狭窄的山梁。
而周围山头的敌军居高临下,轻重机枪都能对我军阵地构成交叉射击,地形对我十分不利。
2月7日、8日两天,敌人在炮火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对我军阵地不断发起进攻,敌人狂叫:“你们这一回再也跑不了啦,哪怕你们再能打,是飞毛腿,也跑不出这方圆六十里的包围圈!”
我军坚守杉树尖、蟠龙岩等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他们始终没能攻上康家山。
康家山只有几户贫苦农民,根本没有多少粮食,战士们坚守阵地两天多,没有吃过一口饭,喝过一口水,渴了只能吞几口白雪,饿了只能咽几颗苞谷豆。
再加上我军弹药缺乏,身卧山头雪地,与兵力相当于我军十倍的敌人长期对峙是难以支持的。
坚守到第三天,我军决心突围。刘昌毅命令七团李文忠营长带领两个连作为突击队,打开一条突破通道,掩护整个部队从包围中冲出去。
李文忠向干部战士们讲明了当前所处的严重形势和只有冲杀出去才是唯一出路。全体指战员一致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2月8日,夜幕降临,战场上一片沉寂。远山近岭火光闪闪,在向导的带领下,突击队利用夜色苍茫、悄悄地运动到沟底,然后向敌军占据的山头攀登。
在登上半山时,发现有两个敌兵从其驻守的小村出来,到另一个山庄去。
李文忠命令突击队马上停止运动,派几个战士去抓那两个“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