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近|几乎统一天下的曹操,为什么被丑化了近千年?

曹操这个悲剧人物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名声,尤其是在明清两朝,动不动就以“操莽之流”的大帽子压人。其实这是传统教育畸形的表现,忠君成了教育的基本要素,家天下的思想毒害了中国多少年。现在曹操的名声略微好了一些,但是在一系列的影视剧中还是会有意无意的抬高刘备,这就又成了道德对思想的绑架。那么曹操这个几乎统一天下的人物,究竟为什么会被抹黑近千年?
了近|几乎统一天下的曹操,为什么被丑化了近千年?
文章插图
〇、曹操的好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教授说,作为历史学家,我对曹操评价很高,曹操在正史和传说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希望大家能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和传说的曹操区分开来。曹操文武双全,统一了北方,还改变了汉室奢靡的生活方式,生活极为简朴,在政治、经济、文学、军事上都有卓越贡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均认可曹操的正统地位。东汉末年各地豪强拥兵割据,趁此之机,曹操改编青州黄巾军,独立发展武装,在南北征战中雄踞一方,成为魏、蜀、吴鼎足之势中的主导性力量,这都离不开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
了近|几乎统一天下的曹操,为什么被丑化了近千年?
文章插图
张丰毅饰曹操裴松之注《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史书还记载他“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精于兵法。令人惋惜的是,其著述大都亡佚。说到曹操的文学成就,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其《观沧海》至今仍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篇目,《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诗句也不时从人们口中吟出。曹操在文学上的贡献并不仅限于数首流传后世的名篇,他还对当时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了近|几乎统一天下的曹操,为什么被丑化了近千年?
文章插图
《短歌行》书法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曹操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