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我们用盲盒做了一次裂变,炸了( 二 )

  • 也可以设置成3档,1人一档,3人一档,5人一档,这样的好处是用户有一人助力就能马上得到正向反馈,刺激用户继续助力邀请新用户。
  • 5. 用户助力助力海报在朋友圈内展示的时候,显得太乱了,头部文案、实物产品都不清晰。
    没有设置用户昵称,而且把用户的头像放在了最右面,即舍弃了社交裂变中好友推荐的关键信息,也不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
    缺少品牌背书,用户看了朋友圈之后,对陌生的品牌是缺乏信任的,需要我们在海报里增加销量、用户证言等,降低用户的参顾虑。
    迭代建议:
    • 海报更新设计,符合朋友圈阅读规律;
    • 用户头像放在左侧、增加用户昵称。
    6. 进度提醒每增加一个好友助力,企业微信会给用户即时发送一条成功助力的提醒,但是本次文案,把好友名称隐藏的严严实实,最重要的信息变得最不显眼,降低了用户昵称的醒目程度。
    同时,文案中缺少对用户下一步行为的提醒,如果用户邀请1个好友,我们可以提醒“恭喜你,已经可以去掉一个不喜欢的产品了,再邀请4人还能去掉4个,留下的全是惊喜”,引导用户继续发起助力。
    迭代建议:可以将用户昵称提前到最前面,或者内。
    7. 去掉不喜欢产品用户去掉不喜欢的产品的统计表叫做“心愿单”,由于时间紧迫没有自己开发,最终选择的是腾讯问卷,用户不需要额外注册,也可以多次编辑,方便改变主意后自行更改;但是心愿单的里的会员号需要用户查询,会降低用户的参与度,其实收集一个手机号就够了。
    心愿单的填写规则是选出5个不喜欢的产品(也可以选3个,或者2个),这就造成用户完成1个拉新和5个拉新时,都可以选出5个不喜欢的,造成数据的混乱,也给用户很大的困惑,我邀请了1个用户,那我是填1个?还是5个?
    迭代建议:
    • 心愿单可以选出最不喜欢的5个商品,并且让用户排序,我们将按照用户实际完成的助力人数给用户排除;
    • 用户一次性完成5个产品的选择,也避免了用户多次去修改。
    8. 活动二次提醒为了增加盲盒的销售和裂变的效果,在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二次提醒通知,利用企微的标签分组群发,效果提升明显,但是文案和第一轮的内容基本相同,容易让用户选择性忽略。
    同时,我们还增加了操作的短视频,帮助用户降低操作难度,也明显带动了用户参与度的提升;但是,仍然缺乏高吸引力的海报图,用户需要阅读的文字还是太多。
    迭代建议:
    • 二次提醒可以更加强调一下时间和数量的紧迫性;
    • 增加倒计时海报和库存不足海报。
    六、数据复盘因为涉及到内部数据的保密性,所以没法和大家分享很详细的数据分析内容,但是可以把一些有益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0成本获客:因为盲盒的销售是给用户的回馈,属于用户权益的支出,而去掉一个产品选项并不会增加额外成本,所以这类型的裂变基本可以定义为0成本。
    人均拉新3人:每个参与裂变的用户,平均可以为企微带来3个人的新增用户,用户最高邀请25人,成功拉新22人,远超活动规则的要求(我们决定电话联系TA,给TA一件最想的产品)!
    由于系统可以帮助去重老用户,因此可以很好的控制老用户无效添加,非常适合快消品的裂变拉新。
    4倍拉新效果:本次测试是个小活动,大约选了10%的种子用户,拉新效果是日常的4倍,下一次我们将放大力度,那么一天就可以完成一个月的拉新用户数。
    新用户让裂变翻倍: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一半以上发起裂变的用户都是裂变来的用户进行的二次参与,而且一半以上的新增用户都是新用户带来的,也就是说,裂变来的用户,让我们整体活动效果翻倍。
    本次okr的测试目标,均实现超额完成,验证了玩法的可行性、盲盒的吸引力、裂变的效果,所以本次测试虽然有非常多的漏洞和不足,但是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我们的原定目标,关注我们的伙伴,很快就可以在下一次重量级的平台大促中看到我们的“盲盒裂变”了。
    七、整体复盘第一,群发的时间要给裂变助力留出至少1个小时的发酵时间,如果你的用户活跃高峰在12点,那11点就是群发时间,如果是晚上8点,那7点就是群发时间;因为,用户在最初完成购买之后助力的意愿度是最强的,随着时间推移,再次调动用户动力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活动中,用户购买、裂变、填心愿单上存在跨系统的割裂问题,在选择工具的时候,要么自己开发,要么选用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否则就需要运营人员设计非常细致的用户路径,避免因此带来的用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