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通过家长的引导,也不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注意最关键的两点。
暑假生活开始了,有人欢喜有人忧。孩子们欢欣鼓舞,终于可以暂时卸下学习的担子,疯玩个够,而家长们却越来越愁了。
微信群里,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到了假期就开始管不住自己,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来;暑假作业一直拖着不写,成天就看电视玩手机······
家长们的心情非常理解,培养孩子的自律,是一项艰难的长期工程。过程中,孩子懒散、不听话的时候,很容易让人着急而抓狂。
文章插图
想让孩子自律,有两个最容易犯的错误,家长一定要避开!
总是唠叨、催促
家长们一边期待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一边却不放心,爱着急,大事小事上都要提醒、催促孩子,干涉太多。
殊不知,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催促,也许在当时能让孩子行动起来,但长期效果却是阻碍孩子走向自律。父母的唠叨、催促,本质上是把孩子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不懂得自我负责,不会思考自己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主动性越来越差。
缺乏主动性的孩子,就会缺少动力去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地井井有条、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 孩子|培养孩子自律,注意这两点!】因此,家长最好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一起商量着制定适当的规则,来替代反复的唠叨、催促。
严格控制、逼迫
有的家长对孩子缺少尊重,常常批评否定;总是怀疑孩子偷懒、贪玩、不认真;长期管控严格,逼着孩子学习。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信任,让人失望,是个失败没用的人,自我价值感低,内心压抑。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一个自尊自信的孩子,更有力量去克服惰性、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慢慢形成自律。孩子再小,也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因此,培养孩子自律的关键是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严格的管控只会造成孩子的叛逆抵触。
文章插图
此外,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自律形成有积极影响。父母本身是一个自律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有较高要求,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自律的意识,按照父母的样子去生活、学习。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