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娃睡觉总捏被角,抱玩偶?“恋物”行为家长到底需不需要纠正?

当妈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有时候特别令人费解,比如总是抱着同一个物件睡觉,睡前要捏着被角,不停吮吸手指……
行为|娃睡觉总捏被角,抱玩偶?“恋物”行为家长到底需不需要纠正?】不止我身边的孩子,很多宝妈也反映自家孩子有这种现象。
一般情况下,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行为都会采用顺其自然的方式来处理。但这种解决方式,只适合轻微出现这种行为的孩子,假如孩子每换一个地方都要带着自己心爱的物品,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吮吸手指,那么就不再适宜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了。

行为|娃睡觉总捏被角,抱玩偶?“恋物”行为家长到底需不需要纠正?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
1.寻求安全感
孩子在六个月大时,会逐步建立起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这个阶段他们会特别依赖父母的怀抱。对于孩子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来自内心情感需要的依恋。
但是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这时候他就会将依恋的情感从父母身上,转移到带有父母气味的小毯子,或者摸起来很舒适的玩偶上,以此来寻求内心的安全感。

行为|娃睡觉总捏被角,抱玩偶?“恋物”行为家长到底需不需要纠正?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触觉过分依赖
触觉依赖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对某种特定的触觉刺激产生过分的情感依赖。这种依赖,实际上是孩子在进行自我的触觉弥补。
很多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很少对孩子进行抚触按摩,也不主动利用孩子的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官,比如在教孩子认识玻璃杯时,只是指着这件物品告他这是玻璃杯,却不让孩子去摸一摸,用一用,生怕把杯子摔碎。
再比如孩子经历口欲期时,不让孩子吃手,也不准孩子把东西往嘴里放,导致孩子的口腔触觉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便会时不时地出现吃手咬指甲的情况。

行为|娃睡觉总捏被角,抱玩偶?“恋物”行为家长到底需不需要纠正?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是由于孩子在这种单一的环境刺激下长大,很多应该获得的感觉刺激营养,大脑没有接收到。如此一来,孩子对某些触觉需求就会形成很大的渴望。
假如这个时候家长不加以干预,那么未来孩子的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变本加厉,并且跟随孩子一生。
出现“恋物”行为,父母该怎么做?
当孩子出现“恋物”时,父母不要有强烈的反应,更不要用粗暴的方式去改变孩子的行为,试试用下面这三个方法来引导纠正。
1.巧妙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睡前坚持要抱着自己心爱的小物件,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制造睡前仪式,比如讲讲小故事,在额头上给他轻轻地印下一个吻,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让他的内心慢慢强大起来,进而帮助他逐渐摆脱“恋物”行为。

行为|娃睡觉总捏被角,抱玩偶?“恋物”行为家长到底需不需要纠正?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触觉按摩
婴儿早期接受的更多是被动触觉刺激,被抱抱,被触摸,被按压。这些被动的触觉刺激是依附关系建立的基础。通过被动的触觉按摩,可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同时,能够帮助孩子打通神经通路,以此改善儿童触觉依赖的情况。
3.触觉训练游戏
①海洋球池寻宝:
可以在海洋球池中放一些没有棱角的,不坚硬的,安全的玩具,让孩子在球池中进行寻宝游戏,帮助孩子获得丰富的触觉体验刺激。
②指压板:
让孩子走过指压板,在指压板上蹦跳等,或者让孩子从指压板上滚过去、爬过去等,为孩子带来较强烈的触觉刺激,促进孩子触觉发展。
总而言之,当孩子出现“恋物”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多多给予耐心和爱心。与其强迫孩子割舍掉这种行为,不如用科学的方式帮助他主动改掉这个习惯。
上述老岳提到的这几种处理方式,并不费时费力,关键在于父母一定要花费心思去引导,孩子才能逐渐变得内心强大,独立!
-TheEnd-
老岳讲感统,深度聚焦0-10岁感统失调儿童,致力于感统知识普及,感统训练指导和感统课程推广,中国感统行业标准化推动者。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感觉统合知识和科学育儿技巧~